【高原生态村】恩达村:古茶马驿站展新颜

  • 中国西藏新闻网 陈志强
  • 2018/10/24

【字体

在海拔4600多米、曲折难行的珠角拉山上,汽车一路颠簸前行。清晨,山上有云雾,又下起毛毛细雨。云在脚下流,车在云中行。

翻越珠角拉山,就来到了素有西藏“小瑞士”、昌都“后花园”之美誉的类乌齐县境内。沿国道317线一路北行,青翠苍劲的针叶林从、山坡绿荫般的草滩、散落的牛羊、浓郁藏式风格的民居,星罗棋布、相映相衬,悠然自得的田园盛景美不胜收。

来到一岔路口,只见路标上显示着“直行—类乌齐县,左行—八宿县”。一问路边正在清理萝卜的村民,记者得知这就是今天的目标:类乌齐县桑多镇恩达村。

恩达,藏语意为“五个山角的中间”,它位于类乌齐县东部,地处国道214线旁。海拔3800米,距类乌齐县城15公里,下辖恩达、热亚卡、江江达、米西、如多5个自然村。

News620180928P01458CYU.jpg

图为恩达村口的三座石碑。记者 陈志强 摄

村口,三座石碑耸立国道边,分别刻着“恩达战役遗址、重庆援建、茶马古道驿站”。村前,见证了恩达千百年历史的澜沧江支流—紫曲河奔流不息。国道214线穿村而过,南来北往的人与车瞬息而去。

恩达村东西走向,群山环抱,依山傍水,植被覆盖率高达93%,具有极佳的高原小气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优美的自然环境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恩达村无与伦比的魅力。

自古以来,恩达就是茶马古道的主要驿站之一,在此向西可经洛隆、工布江达到达拉萨,向北经北路草地小道(唐蕃古道)可抵达青海玉树或者拉萨,也是扼守昌都之西的咽喉,是西行拉萨之要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站点和军事要地,在多个历史文献中被多次提及。

清康熙年间到清末,川藏古道内线设立站铺,在重要地段增设塘汛官员、由塘丁驻守,以确保道路的畅通。在恩达,四川政府也派有汛官,在瓦子山(一柱拉一带)有塘丁7名驻守。

乾隆53年,廓尔喀侵略藏境,乾隆57年,四月初一,兵部侍郎和琳奉旨查催进藏运送军火事宜至恩达。

宣统元年(1909年),为驱外患入侵,钟颖率川军入藏。二十八日,赵尔丰抵昌督军。十一月,钟军进军恩达。

民国元年(1911年),川边经略使尹昌衡,报北京内务部批准,改江达为太昭府,以督硕督、嘉黎、恩达、察隅、科麦五县,设官分治。

这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在恩达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痕迹。千百年来,马帮每次踏上艰险的茶马古道,在生与死的体验之旅中,恩达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也给马帮们暂时歇脚之处,一缓旅途疲劳。

时至1950年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昌都战役。

为了实现此次战役的战略意图,歼灭集结在昌都一带西藏地方军7个代本(团),共计5000多人,彻底打破西藏地方政府武力抗拒,分裂西藏的阴谋。十八军54师之郄晋武的154团,师属骑兵侦察连和孙巩的骑兵支队担任从青海穿插迂回,直插昌都之西(恩达)切断敌通西之路任务。

10月15日,孙巩的骑兵支队,越5400米的磨格日山峰,入境类乌齐。16日至17日,相继攻占色美,类乌齐镇。

骑兵支队占领类乌齐镇,即由师属骑兵侦察连连夜向恩达急进。10月18日凌晨,骑兵侦察连抵达恩达,恩达有一个甲本(连)藏军驻守。骑兵侦察连趁夜隐蔽进村,活捉了守军哨兵,摸进了营房并把熟睡的19名守军全部俘虏,接着又秘密占领了后山的制高点,便向横跨紫曲河的恩达大桥发起进攻,歼灭一个定本的兵力。战斗结束后,该连就地修筑工事,切断了藏军西逃之路。

10月20日下午,骑兵支队一部在支队长孙巩的率领下,与骑兵侦察连在恩达汇合。10月21日,154团政委杨军也率该团2营奉命进恩达抵珠角寺。

154团、骑兵支队,千里奔袭恩达,为昌都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恩达村的发展,凝聚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厚爱,受到了区、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近年来,恩达村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先进村,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积极实施新农村农房建设工程,使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干净的房屋,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村“两委”班子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2010年以来恩达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自治区级“生态村”、农业部“美丽乡村”荣誉称号和区、市、县的文明村、平安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2004年,在类乌齐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恩达村从过去的山坡上整村搬迁到山坡下的公路两边,房屋由国家投资及群众投工投劳,以平均每户6万元的造价进行了统一建设,同时还实施了路面、路灯、村民广场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建起了全县第一个小康示范村,一举成为类乌齐的门户和名片。

2011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的鼎力支持下,把恩达村纳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总投资1170万元。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分步骤有计划实施,着力把恩达村打造宜居家园、幸福家园。

News620180928P01461CYU.jpg

图为村里的小球场。记者 陈志强 摄

在原有村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并完善小区的基础设施,修建村民广场、村办公楼、新建防洪堤、小区道路硬化、安装太阳能节能路灯、农网电力配套。统一由县受援办提供标准户型方案,村民自建78户居民房,援藏资金每户补贴4万余元,同时对小区进行整体绿化美化,并试点修建沼气池,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整治后的恩达村,展现全新的一面:整齐划一的村庄布局、8米宽200长的主干道、浓郁民族气息的藏式两层楼房、7米宽200米长的绿化带、3000平方米的村民广场、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体育广场……路灯、公共厕所、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化粪池一应俱全。

环境的改变,促使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增强了群众“奔小康”过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有效调动了群众争做致富先锋的积极性。

为切实解决好群众增收问题,恩达村在产业发展、劳务输出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多措并举、齐头并进,帮助全村群众发展致富。

通过整合资源,恩达村成立了恩达村农牧民运输协会、蔬菜种植协会、农牧民劳务输出(施工)协会、安全饮水协会,广开致富之路。目前,已吸收农牧民运输协会会员58人、拥有运输车辆101辆,蔬菜种植协会会员49人,农牧民劳务输出协会会员52人,安全饮水协会会员278人。

白玛朗杰是运输协会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以前全家4口仅靠采药、种地、打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2013年,村里成立运输协会后,他也贷款买了一辆翻斗车,加入协会。在2016年和2017年,正在修类乌齐县到八宿县邦达机场的柏油路,路的起点就在恩达村,所以活儿多,挣得钱也就多,一年差不多赚了6万元。”

在有组织的增加群众现金收入外,村民也纷纷开动大脑,自谋出路。几年前,村民普扎从大家庭里分户出来。起初,新的4口之家让这个撑门顶户的汉子,焦白了头。

眼望穿村而过的国道,耳听滔滔不绝的紫曲河,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普扎脑海中滋生:做小生意。“闯吧,说不定还能折腾出一条路来。”怀揣借来的钱,普扎走上了做小生意的路。这几年,他卖过衣服、卖过肉、卖过藏饰……“做过很多,现在收入也比较固定了,一年差不多有7万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News620180928P01462CYU.jpg

图为恩达村一角。记者 陈志强 摄

除了普扎,村民旦增、向巴曲加、扎西次仁等成立了传统嘎赤派农牧民手工艺有限公司;村民次仁四郎、扎巴西热到那曲做木料加工生意去了……

2017年4月,恩达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动工。同年11月,37户155人搬进了新房。这标志着恩达已成为一个通路、通电、通电话、通邮、通广播、通自来水的新村!

展望未来,恩达村将继续围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要求,以人为本,注重特色,进一步提升村庄品位,创时代文明新风,努力将其打造成农牧民增收致富、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服务有序、环境卫生整洁、社会和谐文明的温馨家园。


上一篇:【高原生态村】克松村:“红色土地”上的生态梦 下一篇:【高原生态村】曲松县东嘎村:海拔4050米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