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世界高地的童年

不管有没有去过西藏,有没有站在绒布寺油光水滑的石阶上,近距离仰望世界的顶峰,抑或进入珠峰大本营寒冷的滚石广场,亲身体验民风醇厚的藏民族风土人情,珠穆朗玛峰总是跟神奇和挺拔牵手共舞,几乎每个人都在想象和向往中,满怀敬意地抚摸过它了。

它是世界的屋脊,也是地球第三极的高处,还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精神高地。雪山耸峙、冰川密布、荒原辽阔、动、植物资源富集、人文生态景观独特多样。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8年,1994年以其完整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辐射面积约338万公顷,分属定日、聂拉木、吉隆和定结等四县结合部。保护区类型为森林生态,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湿地、雪豹、极高山生态系统等。

距离珠峰大本营8公里的绒布寺,是大多数普通游人能够达到的珠峰附近海拔高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吸引普通游人近距离观赏珠峰的最佳位置。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其以位于珠峰北坡脚下的特殊位置,成为国内外登山者和探险家的登山基地。这座有僧、尼、居士共处观修的宁玛派寺庙,属于现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位于绒布冰川的末端,距离仅300米。这座古老的寺庙,不仅给了人们无限的安慰和底气,同时也日夜守护着珠峰这处特殊的自然圣境。

珠峰保护区集高山、冰川、险峰、湖泊、河流、森林、草原、丰富的动植物为一体,仅8000米的高峰就有5座。高山与沟谷河流之间的落差巨大,自然形成了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寒冷带、冰雪带7个植物分布带,垂直带谱十分明显。植物区系也十分复杂,有“物种基因库”之称。区内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物种、新种及特有种较多,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就有47种,而有的植物还深藏在大地根部,既没有被发现,也还没有被命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加之道路和交通的相对滞后,使得大部分地区尚未受到人类活动更多影响,基本保持着地球原来的样貌。

高地上的人们匍匐在地,一代又一代以虔敬低伏的姿态仰望着雪域高山。在古老传统和信仰的观照下,人们和天地自然彼此信任,相依相偎,始终坚持“因缘一体、和合相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待着大地上的一切事物,使得世界高处,依然为我们保管着以真、善、美为最高追求的人间乐土。该地区富集的动、植物资源、地质和水文资源,也因此完整存留。万物平等、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景象,成就了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遗世独立的迷人主题。


保护区简介

珠峰保护区是以保护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原始的山地森林以及生存在其中异常丰富的高原山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彩的藏族历史文化遗产、高原自然景观以及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遗迹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自然地理概况

青藏高原高寒区——藏南山原湖盆、谷地亚区

同生境其他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