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正在飞播造林(种草)。
工作人员对种子进行飞播前加工。
5月28日,我区首次开展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试验飞行作业,有力提升雪域高原造林绿化能力。据悉,今年飞播造林(种草)计划投资1.15亿元,共25个飞播作业区,飞播造林(种草)面积66.48万亩,较去年增加约44.68万亩。
因地制宜
4市9县(区)开展飞播造林
“今年飞播造林(种草)计划投资1.15亿元,共25个飞播作业区,飞播造林(种草)面积66.48万亩,较去年增加约44.68万亩。”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胡志广说,为确保飞播造林(种草)质量和成效,根据飞播作业区适航条件,经气象部门与执飞部门综合研判,飞播造林(种草)时间定于5月28日开始,6月30日结束。期间,我区将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4市9县(区)开展飞播造林(种草)工作。
日前,在自治区林科院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处理即将播撒的种子。据了解,由于种子容易受到虫子、鸟类、牲畜的破坏,因此要先与防虫保水的药剂搅拌均匀进行晾晒后才能播撒。
“今年飞播树种为花棒、踏郎、沙棘、侧柏、沙打旺、高山松、锦鸡儿、砂生槐、沙蒿、披碱草等16种树(草)种,计划飞播树(草)种约323.01吨。为提高飞播造林成效,今年飞播造林(种草)增加了江孜沙棘、巴青披碱草、藏沙蒿、砂生槐等乡土树(草)种比重,计划飞播乡土树(草)种约121.22吨。”自治区林科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李炳章说。
环境改善
符合飞播造林(种草)要求
2020年6月9日至29日,自治区林草局组织开展了首次直升机飞播造林(种草)试验工作,完成飞播造林(种草)21.8万亩,经过近一年的监测,飞播造林(种草)试验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记者了解到,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今年飞播造林(种草)新增了一些技术措施,增加了乡土树(草)种的数量;增加了人工干预措施。在此次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试验工作中,自治区林草局专门邀请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相关专家提前对飞播区的气候、植被、土壤、造林树种、草种等条件进行了充分调研。
“我们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发现西藏的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具备飞播造林(种草)的基本条件。”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正高级工程师魏如凯介绍。
种子那么轻,如何着土、发芽、生长呢?魏如凯进一步解释,飞播造林(种草)是模拟天然下种更新的一种造林方法,因为自然界中的种子掉下来是不覆土的,所以更贴近自然造林方式。
按照飞播区域的自然立地条件将飞播造林(种草)播区划分为土石山地阳坡立地、土石山地阴坡立地、河滩流动沙地立地和山坡流动沙地立地4个类型。“总体来讲,这次播区的植被、土壤、水热、地形条件以及宜播面积率均达到了飞播造林(种草)的要求。”魏如凯说。
李炳章表示,经调查研究,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具有能耗少、作业区域精准、作业安全系数高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飞播造林(种草)质量,在地形条件复杂地区开展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试验,可以为科学开展飞播造林(种草)奠定基础。此外,今年也是我区首次进行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试验,接下来的工作会紧抓监测等一系列工作,形成一套符合我区实际的飞播造林(种草)技术措施。
自治区林草局 检查植树造林工作
■新闻+
本网讯(记者 王静)近日,自治区林草局党组书记次成甲措带领自治区林草局生态处、自治区林规院和拉萨市林草局工作人员赴堆龙德庆区和曲水县,实地检查拉萨市2021年营造林先造后补、乡村“四旁”植树行动工作。
在堆龙德庆区,次成甲措先后查看了2021年先造后补东嘎、通嘎等造林项目现场,听取现场负责人汇报项目进度基本情况。次成甲措表示,造林的季节性特别强,一定要抢抓造林时间,加快项目进度。同时,要使用增压泵等辅助设施,交叉施工、协同推进,加快推进项目进度;要加快建设网围栏,加大后期的管护力度,真正做到“三分种、七分管”,确保工程项目的数量与质量。
记者了解到,堆龙德庆区林草局依托易地搬迁乡的村、社区,积极开展乡村“四旁”植树,其中东嘎社区祥和苑搬迁点栽植苗木2000余株,乃琼社区已栽植苗木5000余株。
随后,次成甲措一行又赴曲水县调研2021年先造后补工程和乡村“四旁”植树行动工作,看到造林现场一排排杨树亭亭而立,有的已经发出了新芽,次成甲措对曲水县林草局的造林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要求曲水县林草局要进一步总结好经验,加强后期管护,及时对苗木进行浇水,加强对网围栏的维修和管护,防止牲畜对树木的破坏,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确保造一片,成一片,绿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