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布达拉宫前的主街道上,花团锦簇、绿树成荫,远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五月,拉萨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良好的生态环境源于近年来拉萨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文明举措落地见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水生态保护让河流更清
碧绿的拉萨河沿城而过,滋养着两岸的樱花、垂柳,也愉悦了周围百姓的心。
近年来,拉萨市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力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开创拉萨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2018年开始,拉萨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第一批河湖、河湖长名录,拉萨市范围内主要河湖共243条(个),按照中心城区每公里配备1名河道管护人员、乡村河段每2公里配备1名河道管护人员的管护需求,拉萨市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河道水质、卫生状况的日常巡查。通过严格落实巡河工作要求,2020年,拉萨共清理河道、乡村河湖垃圾126.9吨,使各县(区)各管委会主要河道、乡村周边得到了一次较为彻底的清理。
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需求,拉萨市在柳梧新区等地开展污水处理厂及配套主管道工程(一期)项目建设工作,有效减少了水环境污染,真正实现了还大自然一个碧水清流。
此外,拉萨市各单位每年开展“江河卫士”主题公益活动、“保护母亲河 我们在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用品的方式,普及水生态保护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群众水生态保护意识。
绿色保护让城市更美
气候逐渐转暖,柳枝吐翠、鸟鸣花香,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之景。在拉萨市各个街道的绿化带里,总是有人忙碌着,松土、栽种、浇水,不时还有技术员进行指导,以保证花草的成活率。
“等到天气更暖一点,这些花草就会扎根、发芽、开花,真希望能早点看到花草繁茂的样子。”这是每个过往行人的强烈期盼。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近年来,拉萨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加快国土绿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为当地群众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2012年,拉萨市启动南山造林绿化工程,开始试验种植各类苗木,运用人背马驮的方式,将一批批苗木和客土运上山,将水输送至山顶,使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秀美公园,新增植被每年可减少泥沙流失4000吨,改善了生态环境的同时,还为市民休闲提供了好去处。
截至去年,拉萨市生态环境保护再创新业绩。累计完成造林绿化57.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9.5%,城市绿化率达到38.8%,全市国控断面水质保持Ⅲ类标准,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全国重点城市前列,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色成为拉萨发展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湿地保护让空气更清新
漫步在拉鲁湿地,两三米高的芦苇丛里不时有鸟儿飞起,在湿地上空嬉戏盘旋,偶尔传来几声鸣叫,给湿地增添了许多生趣。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积极作为、科学谋划、狠抓落实,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愈发迸发出勃勃生机。
为切实做好拉鲁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拉萨市积极实施以湿地保护区扩展及核心区搬迁、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保护区防护林绿化、巡护步道、补水系统改造和湿地调查监测系统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三期保护工程项目。
今年44岁的强巴是拉鲁湿地的一名巡护员,无论严寒酷暑,他都要穿上防水裤、手拿打捞网,慢慢在水下捡拾垃圾。他到这里工作已经16年了,他告诉记者,目前,拉鲁湿地实行值班、巡逻制度,严厉查处倾倒垃圾等行为,并开展了“三渠一河(北干渠、中干渠、南干渠、流沙河)”专项整治工作,共成立5个巡逻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湿地的保护力度。
一系列保护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拉萨的气候,增加了城市空气湿度和含氧量,完善了城市防洪体系,提高了地下水位。同时,湿地内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也逐年增加,水域面积扩大了约三分之一,拉鲁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呈现。
如今的拉鲁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芦苇、菖蒲、杉叶藻、海韭菜、藏北蒿草等植物生长茂盛,常年栖息的鸟类有20余种5000多只。每年都会引来大批黑颈鹤、赤麻鸭、斑头雁、棕头鸥、戴胜、百灵和云雀等野生鸟类来此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