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生态村】从“无树户”到“生态村”——访自治区生态文明村山南市乃东区赞堂社区

  • 中国西藏新闻网
  • 2018/10/22

【字体

午后三点,高原阳光正烈。泽当镇西南两公里处的西扎山脚下,赞堂社区的居委会小院里种着柳树、榆树、柏树和红色的李子树,大叶子杨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点点银光,院子里的粉色的月季、紫色白色的张大人花迎风盛放、万紫千红,像是展示赞堂社区的勃勃生机,因着优美的环境,赞堂社区于2013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级生态村。

1.jpg

图为两位村民走在绿树掩映下的村道上。记者 扎巴旺青  摄

植树造林美环境

见到我们,赞堂社区第一支部书记次仁便迫不及待地领着我们去看村子的新面貌。次仁边走边说:“过去,你们脚下,一棵树也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不可能?环顾四周,这满眼都是绿色啊。

“过去的赞堂,真的是一棵树也没有,风沙大,晴天刮风,屋外一层沙屋里一层沙。雨天泥泞,路上坑坑洼洼,一走一滑,简直没办法出门。村后山有条水渠,由于没有植被防护,一遇到下雨天大家都提心吊胆,就怕发生泥石流。”旁边的村民达珍插话进来。

2009年,泽当镇镇政府统一组织各位村支部书记和主任去华西村参观考察。次仁说,到了华西村感觉像在做梦一样,原来世上还有这么美、这么富的地方。在华西村的日子里,次仁每晚都睡不着觉,总在琢磨赞堂今后的发展路子。自己的村子太穷了,怎么才能让赞堂群众也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呢,次仁有点着急了。

对,种树,先种树,从改善环境做起,这是赞堂人发展之路的第一步!

从华西村学习回来后,赞堂村委决定将村子从山上搬到泽琼公路的旁边,一是交通方便,二来山上可以腾出空间来种树。从2010年起,赞堂社区便组织村民在周边的空地上、群众家门口和社区的后山上一口气种了500亩的树,2011年再接再厉又是一个500亩。完成这些植树造林任务后,2013年赞堂社区的村民又义务参加了雅江河谷的植树造林活动,一年就在雅江边上种树900亩。雅江水流湍急,涨水时有一些新树苗被江水冲走,第二年大家就再补上,一年又一年,每年的3月,赞堂人家家户户自愿来到雅江边上干活,植树造林的脚步一刻也未停歇。


如今的赞堂,到处花红柳绿,片片绿荫,再也不是昔日“风沙满天飞、走路脚滑泥”的样子了。达珍说起现在的村里的环境,一脸幸福,“这几年安居工程为我们盖了新房子,村道铺上水泥,家门口干干净净。村里还把村后的水渠改道,绕过村子,山上种的都是树,土都被固定住了,再也不担心下雨天和泥石流了!”

现在社区的山林,由护林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里的党员轮流守护。每年春季社区还要组织村民给树木打药防虫,村民们呵护每一棵树苗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用心。

赞堂社区后的西扎山上有许多煨桑用的桑枝,过去村民会捡了桑枝到山下卖。从今年开始,社区通过手机微信给村民宣传环保知识,山上到处还立有“保护生态环境,禁止采桑”的标语,这样双管齐下,劝阻群众不要采桑,保护村里的环境。“现在大家收入增加了,看不上卖桑枝的那点小钱了”,社区主任平措多吉“财大气粗”地说。

如今的赞堂,高大的北京杨、新疆杨、观赏桃随处可见,连榆树都有十几米高了,在这里,宛如置身在一幅绿色的画卷中,美不胜收。

集体经济促致富

社区的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如何发展村经济、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成了社区支部一道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赞堂社区原本有矿石资源,2007年赞堂社区在村里建了天然矿石厂,小小的矿石厂一年就为赞堂带来8万多元的收入。然而矿石厂粉尘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群众们意见很大,仅运营一年社区就忍痛停产了。

华西村学习回来后,赞堂支部和社区的干部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走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讨论来讨论去,大家觉得健身娱乐、茶馆、合作社、农家乐这些项目不错,群众们又都能干得了。于是,大伙们就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了。次仁说,“现在村集体经济已经有13项了,人口多的人家每年有3万多元的分红,最少的也有8000元的分红。”

去年年初,赞堂社区筹集了1600多万元资金,乃东区旅游局又支持了1100万元,建设了2300多平方米的室内足球场。如今,每天都有四五个场次的比赛在这里进行,要是赶上节假日更是天天爆满,想踢场球需要提前几天预约。小小的足球场一年收入就达五六十万元。次仁介绍,像足球场这样的集体经济还有很多。如今,赞堂社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从单一的靠租地到现在拥有10多项实体经济项目。2017年底赞堂社区总收入890多万元,居民人均收入将近两万元。只有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赞堂才算是真正富起来了。

据次仁介绍,下一步赞堂社区还计划投入1500多万元建设一个培训基地,培训村民学习挖掘机技术、树苗种植技术。未来,这个基地将是乃东区最好的农牧民技能培训基地。

2.jpg

图为赞堂社区第一支部书记次仁对村里的环境改善由衷地赞叹。记者 扎巴旺青  摄


旅游发展带增收

赞堂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次久塔、西扎寺、玉拉康这些山南著名的景点都在赞堂社区,如何把旅游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赞堂社区很是动了一番脑筋。

次久塔,又叫长寿塔,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赞堂周边很多群众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到这里来转转。看准了机会,社区就在次久塔边上建了商摊,由村里的双联户在这里摆摊售卖凉面、土豆、饮料,生意好时一天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就连村里的停车场一天都能收入五六千元。

旅游的人多了,社区的妇女之家藏餐馆搭着旅游的东风也收益颇丰。走进藏餐馆,八张桌子和藏式沙发摆放整齐,两个冰柜储存着许多新鲜食材。厨房地面干净整洁,铝锅擦的锃亮。几位阿佳(藏语对妇女的尊称)一边聊天一边干活,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好似在自己家中。干活的阿佳们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被招聘到藏餐馆当服务员和厨师,每人每天有70元的纯收入。

主厨阿佳益西四十多岁,面色红润,身体硬朗,是党员,也是社区妇联组织机构的执行委员。心灵手巧,会做饺子、面条、盖饭、包子、甜茶,厨艺精良,被社区推荐到餐馆做主厨。我们去时阿佳益西正在做凉面,她一边忙活一边笑着说:“以前是有手艺,但过去村里发展不太好的时候,只能去山南打工,虽然挣了点钱,但总是牵挂着家里。现在好了,就在家门口上班,现在一年有4万多的收入,既能照顾家里,比之前打工还挣得多。去年孩子争气,考上了天津的内地西藏班,村里还出了路费和学费,日子越来越好了。”

3.jpg

图为益西在制作藏面。记者 扎巴旺青  摄

  美好未来领路人

赞堂社区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社区党支部的力量功不可没。社区党支部多年来坚持每天早上八点半集中开会、打扫卫生、决定一天的工作安排,每周工作七天,没有休息日。听到这儿,我们由衷地赞叹。“看到老百姓生活好了,大家虽然每天都要来上班,很累,但心里是由衷地欣慰,这么做无怨无悔。”次仁说。

赞堂社区驻村工作队队长仓决打心眼里服气次仁,说他二十年前舍弃年收入10多万的出租车生意,回到赞堂社区当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让人特别敬佩。对此,次仁说:“这没什么,群众信任我,这责任我必须扛起来,自己的钱少点没关系,只要大家富起来就行,做这些事我乐意。”

路边的社区茶馆,我们巧遇72岁的扎西老人。老人身穿干净的藏装,头戴藏帽,帽边还装饰着红色的羽毛,洋气得很,坐在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晒着太阳,很是悠闲。扎西是地地道道的赞堂人,目睹了赞堂的今昔巨变。

老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一起喝茶,主动向我们讲起他的故事,说小的时候家庭困难,7岁时去寺庙当僧人,经常吃不饱穿不暖。13岁时民主改革时从寺庙出来,之后靠党和政府帮扶,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聊到今天的生活,老人笑呵呵地指着次仁说:“多亏了他们,现在社区条件好了,环境也好了,给我们每家建了浴室,装了太阳能,天天都可以洗澡,邻居们都说我像退休干部,我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多享几年共产党的福!”离开时,次仁对扎西老人说:“阿爸啦,您肯定能活到100岁!”老人大笑着回答到“好”!

4.jpg

图为扎西老人在社区的健身器材上怡然地运动着。记者 扎巴旺青  摄

赞堂社区还提出了“十三项惠民措施”,即由社区为村民交纳农田灌溉水费、生活用电费、医疗保险费、化肥费、种子农药费等诸多费用,免去了村民的很多后顾之忧。

赞堂社区富了之后,也不忘帮扶周边的乡亲们。今年开始,在上级部门的安排下,对口帮助乃东区亚堆乡曲德贡村。曲德贡村过去由于地势的原因经常被水淹,村里的青棵收成总是不好。今年3月,赞堂社区党支部投入了20多万元,帮助曲德贡村购买收割机、种子、化肥,整修水渠,党员们也纷纷向曲德贡村村民传授致富技能,鼓劲打气。听说,今年曲德贡村的青稞、油菜收成不错,村民的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记者 何宝霞 次旦多吉 董秀丽 扎巴旺青 李继)


上一篇:【高原生态村】桑耶居委会:种树种盛世田园 下一篇:【高原生态村】波密嘎朗村:一首安逸恬淡的生态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