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生态村】转角遇见你:斯巴村的“十里春风”

  • 中国西藏新闻网
  • 2018/10/19

【字体

从烧柴到用燃气,从随处白塑飘飞到全面“禁白”,从野生动物见人就跑转变为到村民家门口乞食,从普通村落到高原的“春风十里”,斯巴村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

1.jpg

图为隆子县雪沙乡斯巴村全貌。记者 扎巴旺青  摄

峰回路转又一村

离泽当镇不远,亚堆扎拉和雪布达拉两座5000多米的雪山,默默伏卧在苍穹之下,在清晨旭日的照耀下,静静地看着我们沿着蜿蜒山路而来。亚堆扎拉山是雅砻河的发源地,而雪布达拉山就坐落在隆子县境内。两座雪山绵延相连,在山顶连成一片高地草原,融化的雪水滋养着万物。

公路边,三、四只藏羚羊在公路边悠闲地吃着草,几个游人下了车,拿着相机,悄悄朝它们走去。见有人过来,藏羚羊显得并不惊慌,而是慢慢踱着步,不紧不慢地走向草原深处。

2.jpg

图为马路边的藏羚羊。记者 扎巴旺青  摄

爬过5001米的俗坡达拉山口,进入高山峡谷地带。沿着悬崖边弯曲的道路,过了雪沙乡乡政府所在地,绕着山、循着水来到山腰处。

“好漂亮!”,同车的同事一声惊叫。抬头一望,一道阳光斜照在对面山上一个不知名的村庄上,微风中,斑驳的树影轻轻地摇,河流和草木熠熠发光。并不急着收获一年收成的农人,沿着山坡留下层层叠叠的一块块金黄成熟的青稞地,第一眼望去,让人感到一丝温暖。如果能早到几个小时,我想看到的应该是在晨光的笼罩下,雾气从山顶缓缓流下,若影若现的村子泛着金黄的光晕,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拐下去啦!”被这美景折服的一车人看到在前面带路的县宣传部的车子驶离道路,下坡,过桥,朝村子奔去,“一定是斯巴村”,车里的气氛一下子欢快起来。

这个村确实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斯巴村。前往村子的村道边,郁郁葱葱的植被从两旁蔓延至眼前。到了村头,一株参天古树扑面而来,枝叶如盖。不知,闲暇时,斯巴人是否会在这里乘凉休憩?

斯巴村位于半山腰,地形狭窄崎岖,但勤劳的村民开辟了不少青稞地。这个时候去,刚好青稞成熟,从山对面看过来,叠翠流金。在树影斑驳的墙根下玩耍嬉戏的孩童、边用液化气做饭边聊微信的农家大姐、即将竣工的村委会办公楼和楼顶飘扬的五星红旗、久经风雨的糌粑磨坊和装载草料的货车,还有被臧龙河在山谷间溅起的水花打湿的高大挺拔的古树……一切是那么的浑然天成。站在村头,抬头仰视,山舞白云,恍若仙境;低头俯视,山水相依,潺潺悦耳;放眼远方,山天一体,千重美景。

3.jpg

图为生态环境监督员贡觉次仁巡山回来嗮自家的草料。记者 扎巴旺青  摄

村里的新生活方式

来到平措家坐了不一会儿,他的妻子央金卓嘎起身准备为他俩在雪沙乡小学上学的孩子买点零食。

记者跟着央金卓嘎到村里的商店,买完孩子喜欢的零食,央金卓嘎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个环保袋,把零食装进去。这个不经意间的动作,让记者突然意识到,在此次高原生态村山南采访行活动中,无论是在琼结县、曲松县、泽当镇、乃东区,还是今天的斯巴村,无论是否是生态村,已经很少见到一次性塑料袋了。

和我们去过的生态村一样,斯巴村开展“禁塑”活动有些年头了。前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中使用的塑料制品日益增多,树杈上、河沟旁、田垄间,都有人们丢弃的塑料垃圾,也增加了牛羊因误食塑料垃圾死亡的概率,这坚定了村里“禁塑”的决心。

斯巴村支部书记珠久说,村里为此开展了“禁塑”专项行动,现在斯巴村的个体商店里已经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村民们刚开始也有不理解的,甚至有抵触心理,现在村民们理解了,也支持。这种转变,一方面是由于村委会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讲解环保的重要性和一次性塑料袋的危害性,村民听进去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和感受到,没有随风乱飞的塑料袋,村子变得干净、整洁了,对“禁塑”行动更上心了。

如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对于斯巴村的群众来说,这句话的意义早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每个人思想的理念,贯穿于每个人生活的行动。

现在,和央金卓嘎一样,斯巴村的村民出门购物,一般是自己带袋子,或者使用商家提供的纸袋,央金卓嘎说,一次性塑料袋用着是方便,但对环境影响太大。

不光是通过“禁塑”改善环境,2011年,村里实施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时,专门建立了简易垃圾填埋场,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1名,卫生监督员2名,垃圾转运拖拉机1辆,垃圾收集池1个,垃圾箱6个。《斯巴村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每家每户必须打扫好自己垃圾,并集中到垃圾转运拖拉机里,由村委会定期将垃圾运到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现在,斯巴村62户、253人,日产生垃圾量约为102公斤,全部进行集中转运填埋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去年12月份,县里还给村里每家每户配备了一个垃圾箱。如今,对于每一位普通的斯巴村民来说,“垃圾处理”不再是陌生的词汇,而是一个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跟随央金卓嘎返回她家的途中,一个建在路旁的绿色铁皮房引起记者的注意。“这是今年村委会和驻村队建的简易公共厕所,一共有五个”, 斯巴村支部书记珠久说,“村里尽管旱厕普及率已经有58%了,但有了公共厕所,既方便了村民,又确保了村里的卫生”。


4.jpg

图为热情的次仁拉姆和白玛群培夫妇。记者 扎巴旺青  摄

挖虫草也有环保要求

贡觉次仁和其他村民相比,多了一个身份,就是担任村里的生态环境监督员。去年10月,他和其他两个村民被推举担任生态环境监督员。在为期三年的时间里,村里20592亩森林,49109亩草地就需要他们三个人做好环境监督工作了。

令他自豪的是,村民对生态环境监督工作非常支持。10年前,斯巴村民还习惯烧柴生火,冬天取暖,日常做饭都依赖外出砍树,从2010年开始,村里已经没有砍伐山林的情况了。不仅如此,这些年,藏羚羊、獐子、黑斑羚等40多种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以前野生动物见人就跑,现在个别胆大的还会跑到村里,堵在村民家门口要吃的,不给还赖着不走”,贡觉次仁说。

每年的5月虫草开挖的季节,斯巴村的村民都会离开村庄定居点,进入村里的专属高地,开启近两个月的虫草采挖之路。这是村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以前,在近两个月里,村民和来自其他地方的人吃喝拉撒都在冬虫夏草的分布区解决,放眼望去,山上遍地是方便面包装袋、罐头、饮料瓶、啤酒瓶、废弃的衣物。而现在,和采挖虫草的村民一同进入的还有村里制定的环保要求。一方面,在村支部的安排下,由村组长负责,组织54人的卫生监督队伍,在采挖区域巡视,同时在采挖区和生活区建5个垃圾点,方便倾倒和收集垃圾。另一方面,对外乡人进山名额采取限制措施。在发放进山许可证的时候,宣讲环保要求。

今年,作为生态环境监督员,贡觉次仁也是村卫生监督队伍的一员。

“如果有人不听从我们的环保要求,乱扔垃圾,我们会取消他的采挖资格,并要求这个人打扫卫生作为惩罚措施”, 贡觉次仁说,“这样一来,大家都愿意遵守我们的环保要求,卫生也有了保障,现在山上再也看不到以前脏乱差的情况了”。

今年五月的一天早上,村民次仁拉姆和白玛群培骑着摩托车,拉着帐篷、米、面、蔬菜等生活用品,在嘎隆山挖了两个月的虫草。下山时,除了挖到的一千多根虫草外,还把他俩在山上产生的生活垃圾全带了下来。“我们村里的人都会这样做,外面的人看到了,也不好意思把垃圾留在山上”, 次仁拉姆说。

环境幽静,依山傍水,家园环境整洁优美,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让每一位斯巴人感受到了深深的获得感。树绿了、路通了、灯亮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有了文化广场,整洁代替了脏乱,新颜代替了旧貌,村里覆盖率达88.4%的林草,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斯巴村显得格外楚楚动人。“ 这些年,村里的姑娘不愁嫁,小伙子不愁娶,从外村、外县嫁过来的姑娘,倒插门的女婿有40多人”,斯巴村支部书记珠久自豪地说。

离开斯巴村,在万籁俱寂、满天繁星的夜晚我们到达亚堆扎拉山顶。同车的人说,不想离开斯巴村,想在村口的树荫下躺着看树枝在蓝天中摇摆……我说,不管想还是不想,斯巴村就在那里等你。(记者 扎巴旺青 何宝霞 次旦多吉 董秀丽 李继)


上一篇:【高原生态村】波密嘎朗村:一首安逸恬淡的生态田园诗 下一篇: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世界屋脊再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