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卡 高原物种庇护所(美丽中国·调查)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16/08/10

【字体

原标题:麦地卡 高原物种庇护所(美丽中国·调查)

  位于雪域高原的麦地卡湿地,是黑颈鹤、斑头雁等珍稀候鸟的重要迁徙走廊和繁殖地。江永贵摄

  一只破壳不久的斑头雁。西藏嘉黎县委宣传部供图

  保护区工作人员定期巡湖。西藏嘉黎县委宣传部供图


  绵延起伏的藏北高原,常年与蓝天白云为伴。在西藏嘉黎县措拉乡的一片绿色中,国际重要湿地——麦地卡湿地就镶嵌其中。

  “这里是研究高原湖泊湿地生态、沼泽湿地生态以及河流湿地生态的理想场所,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嘉黎县环保局副局长廖莎说,麦地卡湿地对拉萨河的供水、径流量调节、水质净化等功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拉萨河源头仍保留着原始状态

  “麦地卡”,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像马蹄印的地方”,而湿地也正如被马蹄踏出的一个个水洼。这里地处嘉黎县北部,是藏北地区最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其范围以麦地藏布为中心,总面积达8954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5527公顷,是我国特大型的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

  “麦地卡湿地是拉萨河的源头,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260多个湖泊,叫得出名字的就有180多个,而最大的湖泊则是位于湿地核心的彭措,那是一个双子湖。”措拉乡副乡长张胜辉谈起麦地卡湿地,如数家珍。

  高山冰雪融水、雨水是麦地卡湿地主要的水源补给。措拉乡为纯牧区,乡里900多人全部为牧民。多年来,牧民们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湿地和草甸,使得麦地卡湿地仍处于原始状态。

  垃圾有可能对环境造成隐患,因此,乡政府组织村民定期进行清理。为保护拉萨河源头,西藏投入2000万元为麦地卡湿地周边各村修建了垃圾站。此外,对于道路施工等产生的建筑垃圾,除了及时清理,还及时补撒草籽以恢复植被。

  牧民对黑颈鹤的保护与喜爱深入内心

  位于上游的彭措蜿蜒流淌,到下游则叫做“麦地藏布”。河流流淌过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牧草。

  麦地卡湿地是众多水禽和其它生物的栖息繁殖地,区域范围有98种脊椎动物,包含了70种鸟类,区域内生态系统保持着完好的自然状态。据介绍,麦地卡湿地有20万只以上的候鸟,每年定期栖息着2万只水禽。对黑颈鹤、赤麻鸭、斑头雁等多种水禽来说,这里是其重要的迁徙走廊。每年的5、6月份,成群的黑颈鹤、斑头雁回到这里,在草地上栖息、繁殖,自由飞翔。

  “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6种,其中鸟类有4种,分别是金雕、胡秃鹫、玉带海雕和黑颈鹤。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鸟类为12种。”廖莎说。

  当地牧民对黑颈鹤的喜爱,早已深入内心,措拉乡首届高原牧场赛马节的徽标,就是一只飞翔的黑颈鹤。多年来,措拉乡未曾发生过一起伤害野生动物的事件。“如果遇到黑颈鹤没飞走,村民们就带回家里帮它们过冬。”五村的野保员来旺说,几年前,他就曾救助过两只黑颈鹤。

  部分区域出现草原化甚至沙化现象,正考虑对核心区牧民进行生态搬迁

  “核心区没有路,每次过去要骑马,还得有森林公安人员陪同。”措乃村村民卡珠,这两年被聘为村里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员,每天都要在自己的分区内巡逻一遍,“这里有很多野生动物,狼和熊都可能遇到,还有藏原羚、狼、猞猁、棕熊,都是很珍稀的野生动物”。

  乡里设置了5个观测站,像卡珠这样的野保员原本有22人,后来县里又聘了140多人为护林员,承担着反偷猎、水资源保护和草原保护的职责。

  卡珠的家,曾有140多头牦牛和100多只绵羊,为此分到了5400亩牧场,因为载畜量仍在政府规定范围之内,他家还获得了每亩一元的草场补贴。加上做野生动植物保护员的补贴,卡珠的各项补贴加起来有8000多元,“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多补贴,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也不能看着湿地植被受到破坏。”为了减少放牧对湿地的破坏,卡珠陆续将100多只绵羊卖了出去,并经过牦牛改良将数量降到了90多头。

  近年来,受全球变暖以及人畜活动的影响,麦地卡湿地的部分区域出现了泥炭沼泽草甸化、草原化甚至沙化现象。

  “今后,将逐步加大投入实施生态搬迁,将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域的牧民异地安置。”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宗嘎说,麦地卡湿地自2003年建立县级保护区以来,国家和地方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湿地保护补助及生态监测站建设项目,已恢复退化湿地面积1770公顷。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0日 16 版)



上一篇:“2016我们与藏羚羊”科考报道行动 圆满完成 下一篇:天路沿线监测显示野生动物通道使用率逐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