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柏藏东“神木”

物种故事

  • 巨柏: 藏东“神木”

    巨柏,为柏科类高大乔木,于1974年在西藏东部发现,系我国特有树种。其主要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海拔在3000-3400米范围的河谷干旱坡地,沿河谷呈“走廊式”带状分布。登高放眼了望,巨柏林带与奔腾的雅鲁藏布江水相伴,时隐时现,好似一条缠绕着蛟龙的墨绿色绸带,在灰白干燥的荒漠中醒目异常。走近正视,巨柏高大苍劲挺拔,像是一尊尊威武的武士,守护着深切峡谷的门户,随时准备抗击入侵之敌。在林芝地区巴结附近山坡上,至今仍保留有一片纯巨柏林,平均高度30米,胸径60-80厘米,其中最大一株胸径达5.5米。它们是当地干旱多风的高原生境中唯一的乔木树种,和特产台湾的长寿古树红桧一样,被当地藏民奉为“神”木,树旁仍留有不知是何年用石块堆垒成的类似祭台的残迹,可以推想昔日虔诚信徒朝圣参拜的盛况。

    巨柏的树皮条状纵裂,好似饱经风霜的老人面部的皱纹,它记录着巨柏与恶劣环境相抗争的沧桑岁月。巨柏之叶鳞形,交互对生,紧密排成4列。着生鳞叶的小枝排列紧密,常呈四棱形,二年生小枝灰紫褐色,簇拥着直立向上,显露出巨柏与恶劣气候相抗争的不屈精神。巨柏的分布地点受高原干旱气流影响,年均温度8. 4℃ ,极端最低温度零下15.3℃ ,年降水不足500毫米,适生土壤为中性偏碱的沙质土。巨柏具有抗旱、抗寒、抗强风的特征。其生长很慢,但寿命可长达2500年以上。

    分布于藏东的千年巨柏,作为幸存于干旱多风的高原河谷环境的残遗,对研究柏科植物类群的区系地理演化、西藏植被的发生发展和气候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


    文/《江苏绿化》 —— 撰文:蒋汝平
    阅读全文
  • 巨柏的流金岁月

    在青藏高原上,有一条大河横贯东西,就是雅鲁藏布江,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向东流经藏东南的林芝地区,经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最后在孟加拉国汇入恒河。在转向的位置就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林芝地区的西部,如米林、朗县境内,雅鲁藏布江的水流是比较平缓的,在江两岸主要是分布着低矮灌丛的高寒荒漠带,砂生槐、野丁香、绣线菊、醉鱼草等耐寒灌木扎根于江岸边的沙土,在这里顽强生长。同时在江边生存的还有一种高大乔木,那就是巨柏(Cupressusgigantea)。

    巨柏是国产的柏科(Cupressaceae)树种中个头最大的一种,也是青藏高原上最高的树种,许多年来,它适应了干旱多风的高原河谷,在雅鲁藏布江沿岸形成稀疏的柏林,远远望去,就像一排排卫士,守卫在这高原大江旁边,注视着勤劳的藏族人民在江边耕耘收获,繁衍生息。

    中国西南地区是柏木属(Cupressus)植物的分布中心,许多种类都喜欢沿大江大河分布。巨柏的祖先本是在平原上生活的,青藏高原隆起后,也将巨柏的栖息地一起抬升,巨柏的鳞片状叶表面有较厚的角质层,可以抗旱和防寒。同时,在海拔上升的过程中,它更加强化了适应寒旱气候的本领。此外,在河谷地带不会有太大的强风,所以它能够长得很高而不怕被吹倒。

    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尼洋河两岸,不时会有高大的巨柏矗立江边或附近山坡上,其中最古老的一株巨柏已有2600岁。千百年来,它见证了雅鲁藏布江的消长、吐蕃文明的兴衰。可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它就已经生根发芽了;到唐朝初年,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和亲的时候,这株古树早已枝繁叶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抒写情诗的时候,它已经在江边屹立了2000年。

    岁月流转到现在,它的身高达到50多米,胸径接近6米,是名副其实的巨柏之王了。然而直到40年前,巨柏才被植物学家注意到,由我国著名树木学家郑万钧和傅立国联合发表,在植物分类学界正式登记“巨柏”这个名字。此外,巨柏体内含有挥发性的芳香物质,所以它的枝叶还是用来做藏香的原料之一。

    虽然周围的环境是沙质的荒漠,但这里其实并不缺水,巨柏的根系非常发达,可以很容易汲取到雅鲁藏布江渗入到河床以下的水分。尽管许多植株年事已高,但它们的枝叶仍然茂盛,每年都能结出大量球果。与松科不同,巨柏的球果是接近四方体的,种鳞与苞鳞合生在一起,已经分不出彼此了。球果成熟后变干燥,种鳞开裂,散出里面的种子。种子两侧有窄翅,但它并不能飞多远,来年就在母树的周围长成小苗,迎接未来千年岁月的考验。


    文/刘冰
    阅读全文

物种简介

柏科,柏木属,常绿大乔本。高25-45米,胸径达1一3米,稀达6米。为中国珍稀、特有树种之一。材质优良,可作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造林树种

生长环境

中高海拔江边的阳坡、半阳坡荒漠地带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第一批)

同生境其他物种

  • 川滇野丁香
  • 砂生槐
  • 楔叶绣线菊
  • 帚枝鼠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