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发现了藏羚羊、高原鼠兔等动物与低氧代谢相关的基因存在趋同进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证实藏羚羊低氧适应具有“遗传基础”。
英国《自然》系列刊物《自然通讯》、美国《基因》、《美国科学院院报》等国际权威学刊曾相继发布相关研究成果,有关专家认为,研究得出高原动物存在与低氧代谢相关基因的关键证据,对人类预测、预防与治疗高原缺氧性疾病有重大意义。
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其生存环境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极为严酷。在数百万年的演变和进化历程中,藏羚羊也未受过物种迁徙和人工选择的影响,是研究低氧适应性的极佳模式动物,具有珍贵的进化研究价值。
2009年以来,科研人员利用已绘制完成的藏羚羊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对已知的247个高原适应性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发现9个基因在藏羚羊和高原鼠兔中有趋同进化现象。同时,科研人员还发现藏羚羊体内的携氧蛋白在漫长的低氧适应过程中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从基因角度证实藏羚羊低氧适应存在遗传性因素。
专家表示,这一发现有力解释了高原动物抗低氧之谜,为进一步从基因组学角度找到人类抗低氧对策找到了方向。
值得关注的还有此次研究采用的计算方法,专家团队利用藏羚羊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中的60条染色体片段,建立了染色体全长组装计算方法。新一代测序数据进行染色体全长组装是当前世界上基因组学研究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之一,而染色体全长组装计算方法解决了这一技术障碍。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