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柏: 藏东“神木”
巨柏,为柏科类高大乔木,于1974年在西藏东部发现,系我国特有树种。其主要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海拔在3000-3400米范围的河谷干旱坡地,沿河谷呈“走廊式”带状分布。登高放眼了望,巨柏林带与奔腾的雅鲁藏布江水相伴,时隐时现,好似一条缠绕着蛟龙的墨绿色绸带,在灰白干燥的荒漠中醒目异常。走近正视,巨柏高大苍劲挺拔,像是一尊尊威武的武士,守护着深切峡谷的门户,随时准备抗击入侵之敌。在林芝地区巴结附近山坡上,至今仍保留有一片纯巨柏林,平均高度30米,胸径60-80厘米,其中最大一株胸径达5.5米。它们是当地干旱多风的高原生境中唯一的乔木树种,和特产台湾的长寿古树红桧一样,被当地藏民奉为“神”木,树旁仍留有不知是何年用石块堆垒成的类似祭台的残迹,可以推想昔日虔诚信徒朝圣参拜的盛况。
巨柏的树皮条状纵裂,好似饱经风霜的老人面部的皱纹,它记录着巨柏与恶劣环境相抗争的沧桑岁月。巨柏之叶鳞形,交互对生,紧密排成4列。着生鳞叶的小枝排列紧密,常呈四棱形,二年生小枝灰紫褐色,簇拥着直立向上,显露出巨柏与恶劣气候相抗争的不屈精神。巨柏的分布地点受高原干旱气流影响,年均温度8. 4℃ ,极端最低温度零下15.3℃ ,年降水不足500毫米,适生土壤为中性偏碱的沙质土。巨柏具有抗旱、抗寒、抗强风的特征。其生长很慢,但寿命可长达2500年以上。
分布于藏东的千年巨柏,作为幸存于干旱多风的高原河谷环境的残遗,对研究柏科植物类群的区系地理演化、西藏植被的发生发展和气候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
后一篇:巨柏的流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