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W001.046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015年)
www.xzly.gov.cn 2021/10/08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VW001.046.20150121.001

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习近平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VW001.046.20150121.002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习近平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VW001.046.20150306.001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习近平2015年3月6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VW001.046.20150329.001

中国的绿色机遇在扩大。我们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正在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优化能源结构,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推动重点领域节能。

习近平2015年3月29日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VW001.046.20150403.001

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

习近平2015年4月3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150403.002

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相比,生态欠债依然很大,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缺林少绿依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强化绿色意识,加强生态恢复、生态保护。

习近平2015年4月3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150403.003

绿化祖国,改善生态,人人有责。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见缝插绿、建设每一块绿地做起,从爱惜每滴水、节约每粒粮食做起,身体力行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习近平2015年4月3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150527.001

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习近平2015年5月27日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0618.001

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习近平2015年6月16日至18日在贵州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VW001.046.20150824.001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中华水塔”、“地球第三极”,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如果把青藏高原生态破坏了,生产总值再多也没有什么意义。青藏高原生态十分脆弱,开发和保护、建设和吃饭的两难问题始终存在。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习近平2015年8月24日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0922.001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我们“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点方向。粗略计算,我们这些年每年环保投入近二千亿美元,各地环保投入都在快速增长。这方面中国有需要、有市场,美国有技术、有经验。华盛顿州在环保、海岸带保护等方面有优势,就可以同中国一些环保投入大省或沿海省份加强合作。前不久在洛杉矶举办的首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效果也很好,很多地方省州减排目标走在了国家目标的前头,发挥着率先引领作用。这种努力值得肯定和鼓励。两国地方环保领域交流合作理应成为中美合力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习近平2015年9月22日在中美省州长论坛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0927.001

将于今年年底举行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将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制定新的规划,也将为国际社会谋求绿色低碳发展指明大方向。巴黎大会达成的协议要平衡处理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各个要素,拿出切实有效的执行手段。协议必须遵循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规定,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各国要立足行动,抓好成果落实,根据本国国情,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自主贡献。发达国家要履行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义务,落实到2020年每年提供一千亿美元的承诺,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

习近平2015年9月27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工作午餐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0927.002

中国一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去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33.8%。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力度,争取到2020年实现碳强度降低40%至45%的目标。中国愿意继续承担同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今年上半年,我们正式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宣布了相应的落实举措。两天前,中美两国发表了第二份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中国还将推动“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尽早投入运营,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一道,在落实发展议程的过程中,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习近平2015年9月27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工作午餐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0928.001

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2015年9月28日在参加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VW001.046.20150928.002

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习近平2015年9月28日在参加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VW001.046.20151018.001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造成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不同,发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异。就像一场赛车一样,有的车已经跑了很远,有的车刚刚出发,这个时候用统一尺度来限制车速是不适当的,也是不公平的。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多作表率,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等重要原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愿。

习近平2015年10月18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的答问

VW001.046.20151018.002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不是说发展中国家就不要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了,而是说要符合发展中国家能力和要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这既是着眼于促进全球气候治理,也是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为实现公约目标所能作出的最大努力。中国宣布建立规模为二百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以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

习近平2015年10月18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的答问

VW001.046.20151018.003

今年年底召开的巴黎大会将对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作出安排,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谈判需要各方展现灵活,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本原则应该得到遵循。各方要最大程度展示诚意,聚同化异,相向而行。中国愿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

习近平2015年10月18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的答问

VW001.046.20151026.001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

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效。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就是一项硬措施。这就是说,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这项工作做好了,既能节约能源和水土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

“十一五”规划首次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现在看,这样做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根据当前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在继续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双控的基础上,水资源和建设用地也要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作为约束性指标,建立目标责任制,合理分解落实。要研究建立双控的市场化机制,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更多用市场手段实现双控目标。

习近平2015年10月26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VW001.046.20151026.002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当前,国内粮食库存增加较多,仓储补贴负担较重。同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低,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明显。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习近平2015年10月26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VW001.046.20151026.003

现行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使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使环保责任难以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大量存在。综合起来,现行环保体制存在四个突出问题:一是难以落实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二是难以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三是难以适应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的新要求,四是难以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建设。

建议稿提出的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主要指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市(地)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县级环保局不再单设而是作为市(地)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这是对我国环保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这项改革要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力争“十三五”时期完成改革任务。

习近平2015年10月26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VW001.046.20151029.001

《建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习近平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029.002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

比如,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突出短板。在三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我国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

习近平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029.003

主体功能区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也是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举措,虽然提出了多年,但落实不力。我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定位错了,之后的一切都不可能正确。要加快完善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和差异化绩效考核,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

习近平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029.004

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029.005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029.006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全党同志一定要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107.001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VW001.046.20151115.001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习近平2015年11月15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

VW001.046.20151118.001

我们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我们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全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习近平2015年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VW001.046.20151127.001

现在,许多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了山高沟深偏远。其实,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些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我国现有一千三百九十二个5A和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百分之六十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景区周边集中分布着大量贫困村。不少地方通过发展旅游扶贫、搞绿色种养,找到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路子,正所谓思路一变天地宽。

在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地区,可以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不少地方既是贫困地区,又是重点生态功能区或自然保护区,还是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如西藏、四省藏区、武陵山区、滇黔桂部分贫困地区等。

习近平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127.002

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要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对贫困地区二十五度以上的基本农田,可以考虑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并合理调整基本农田保有指标。

习近平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130.001

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2015年11月30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130.00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二十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巴黎大会正是为了加强公约实施,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

习近平2015年11月30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130.003

一份成功的国际协议既要解决当下矛盾,更要引领未来。巴黎协议应该着眼于强化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也要为推动全球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协议应该遵循公约原则和规定,推进公约全面有效实施。既要有效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又要建立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推动各国走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

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获取资金技术支持、提高应对能力是发展中国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前提。发达国家应该落实到2020年每年动员一千亿美元的承诺,2020年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此外,还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帮助其发展绿色经济。

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该尊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内政策、能力建设、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不搞一刀切。应对气候变化不应该妨碍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要照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困难。

习近平2015年11月30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130.004

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

习近平2015年11月30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130.005

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多年来,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习近平2015年11月30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202.001

中国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工作,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及象牙等动物产品非法贸易,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加强宣传教育,民间团体等也积极参与此项工作,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群众基础不断扩大。同时,中国认真履行野生动物保护国际义务,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

习近平2015年12月2日在考察津巴布韦野生动物救助基地时的讲话

VW001.046.20151204.001

中方将支持非洲增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非洲实施一百个清洁能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环境友好型农业项目和智慧型城市建设项目。中非合作绝不以牺牲非洲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

习近平2015年12月4日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VW001.046.20151204.002

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中非合作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我们将为非洲国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及生态保护项目,为非洲国家培训生态保护领域专业人才,帮助非洲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习近平2015年12月4日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VW001.046.20151214.001

巴黎大会成功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具有历史性意义。中方一直坚定支持法方办好大会,与法方及有关各方密切沟通,赞赏法方作为东道主付出的巨大努力。中方为大会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法双方应该同各方一道,推动《巴黎协定》有效实施,推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向前发展。巴黎大会的成功表明,国际社会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对话解决重大国际问题。

习近平2015年12月14日在同法国总统奥朗德通电话时的谈话

VW001.046.20151218.001

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既要促进地区间经济和人口均衡,缩小地区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也要促进地区间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缩小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间的差距。要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着力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2015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218.002

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住绿水青山要抓源头,形成内生动力机制。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2015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151220.001

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

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如果一个城市过度集中产业、过分拓展功能,人口就会过度集聚,就会占用更多农田和生态用地。一旦人口和经济规模超出水资源承载力,就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或者从其他地区调水。当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比例失调时,环境容量就不可避免变少,污染就必然加重。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我国古人说:“城,所以盛民也。”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山水林田湖是城市生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随意侵占和破坏。这个道理,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认识到了。《管子》中说:“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事实上,我们现在一些人与自然和谐、风景如画的美丽城市就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逐步建成的。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使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要停止那些盲目改造自然的行为,不填埋河湖、湿地、水田,不用水泥裹死原生态河流,避免使城市变成一块密不透气的“水泥板”。

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城市工作指导思想不太重视人居环境建设,重建设、轻治理,重速度、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重发展、轻保护,重地上、轻地下,重新城、轻老城。现在,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很高,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习近平2015年12月20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