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四十 从京张铁路到高铁第一
www.xzly.gov.cn 2019/09/24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纪检监察报

  京张铁路青龙桥站,因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而闻名。这是上下行火车同时在开的场景。(资料图片)

  2018年6月13日,由中铁二十局承建的京张高铁崇礼支线最长桥赵川镇高架特大桥上跨唐呼铁路现浇连续梁转体成功。连续梁长144米,转体角度68度,单转体部分的总重量2306吨,转体73分钟后,在高空精准对接,这标志着京张高铁主线、崇礼支线最后一座连续梁转体成功。这是当日无人机拍摄的施工现场。新华社发(马佳琦 摄)

  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青山环抱中,坐落着一个百年老站——青龙桥站。建成于1908年的小站,因“人”字形铁路而闻名。它所在的京张线,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中国从零起步,走向高铁世界第一的历史性进程。

  1905年,从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开工建设,詹天佑任总工程师,1909年建成后轰动中外,成为首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干线铁路。

  修建京张铁路,既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也反映出当时中国工业的极度落后。

  京张线由南口至青龙桥段,俗称关沟段,最大坡度33‰。为了让火车爬上这样的陡坡,詹天佑顺着山势,将南美伐木所用的“人”字形铁路运用在京张铁路上。在这段路程中,火车使用“双机牵引”的方式,由头尾两辆大马力机车牵引。经过“人”字形的交叉点——青龙桥车站时,前面的机车变成车尾,后面变成车头,实现了短时间爬坡的目的。

  然而,要实现这一技术构想,只能依靠国外设备。关沟段的坡度,普通机车难以胜任,旧中国的工业体系根本无法解决牵引机车问题。詹天佑几经联系,才先后从英国、美国购入马莱型蒸汽机车,在当时是中国铁路使用的功率最大的蒸汽机车,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报废。

  京张铁路一建成,就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忙的铁路线,但在之后的连年战乱中遭到严重破坏,通车时断时续。新中国成立后,对全国遭受战争破坏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重建,京张线所属的平绥铁路于1949年10月修复通车,正式更名为京包铁路。

  1951年,铁路职工杨宝华调到青龙桥站工作,从站务工到站长,一干就是31年。1982年,杨宝华退休,20岁的杨存信接过父亲手中的信号旗,成为青龙桥站的扳道员。1991年,他成为这座老站的站长,也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父子俩守着青龙桥车站一共度过了68个年头。

  “青龙桥车站是中国铁路发展的‘活化石’。”杨存信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到张家口方向上下行列车只能走京张铁路这一条道。山西、内蒙古一带的煤炭等物资,经由京张铁路运输至北京,有些还会辗转通过货轮运往东南沿海。“那时候,青龙桥一天要接32对列车、64趟。忙得中午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都是家里给送饭。”当时杨存信才五六岁,每天提溜着一摞饭盒,从铁路那边跨到这边给父亲送饭。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能源运输成为焦点问题。“每天急需车皮的电报像雪片一样飞来!”这是很多老铁路人的共同记忆。为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我国加强了由西向东的运输通道建设。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等重载铁路相继建成,共同构成“西煤东运”战略大动脉,京张线渐渐落伍。

  全长653公里的大秦铁路承担着中国铁路1/4的煤炭运量,是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设计能力为1亿吨的大秦铁路,1992年通车后,经过数次扩能改造,年运输能力达到4.5亿吨。在一条铁路线上实现如此大的运量,离不开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运输技术。

  景生启是大秦第二机车队重载司机,先后获得火车头奖章、“铁路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2014年4月2日,他驾驶着总长近4公里的3万吨重载列车,采用自主创新的机车同步操纵系统,由3台交流机车和1台直流机车互联互通牵引,创造出中国重载列车牵引重量的新纪录。试验的成功,意味着我国跻身少数几个掌握3万吨重载牵引技术的国家,且在速度上更胜一筹:中国重载列车能跑出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其他国家则为每小时30至40公里。

  从6000吨、1万吨,到两万吨、2.1万吨,再到3万吨,景生启亲历了我国重载列车的三次跨越,“行驶在运输效率、运营密度和年运量三项世界第一的大秦线上,总能体会到中国重载铁路司机的自信”。

  铁路象征着国家气象。新时代的中国继续领跑世界,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2.9万公里,远超其他国家总和。从高寒地带到热带海岛,高铁将100多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

  2018年4月11日8时55分,当K1596次列车停靠青龙桥车站作“人”字形运行时,杨存信站在站台边,进行最后一次出入站工作,并向车辆长时间敬礼。从这天起,青龙桥站正式告别绿皮车。

  与此同时,青龙桥车站脚下,世界上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京张高铁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它在青龙桥站地下中心位置4米处穿过,与老京张铁路的“人”字形线路组合成一个“大”字,新老两条京张铁路线在这里实现了跨越百年的“握手”。

  蒋思是中铁五局四公司副总经理,2016年,他加入了京张高铁项目的踏勘行列:“四个标段我都一一仔细勘察过。包括八达岭隧道和八达岭长城站在内的三标段,是整条京张高铁上的‘硬骨头’。”之后,中铁五局中标了这块“硬骨头”,蒋思担任京张高铁三标项目部经理。

  北京延庆八达岭长城景区内,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位于地下102米、相当于30层楼高的深处,占地39800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这是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的暗挖地下高铁车站。

  开工后,一系列难题接踵而至。针对项目工程难、技术新等特点,蒋思带领团队大胆探索创新,创下了“三个首次”:首次采用环形救援廊道设计,具备了紧急情况下快速无死角救援的条件;首次采用一次提升长大扶梯及斜行电梯等先进设备;首次采用精准微损伤控制爆破等先进技术,减少工程建设对文物和环境的不利影响。智能安全帽、无人机航拍、建筑信息模型加3D扫描、二维码物料跟踪等一批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构建起“智慧工地”。

  “天上”的技术同样先进。即将用于京张高铁的“复兴号”智能型升级版列车,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

  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部署了一张“定位”大网。线路实时“体检”系统将全线每一个桥梁、车站,每一处钢轨通过传感器连接起来,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一目了然。高铁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等组成动车组的智能调度指挥系统。“京张高铁10个车站将有同一个‘大脑’。”京张高铁智能工程化设计总体负责人李红侠说,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就可以管理客站灯光、温度、湿度。

  百年巨变,一条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成长,折射出中国制造的全方位进步。从新中国成立时铁路运营里程只有2.2万公里到2018年底达到13.1万公里,从建立“三横五纵”铁路网到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跑出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幅员辽阔的中国,交通更便捷、连接更紧密。中国的高铁第一,不仅是单项冠军,更是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方案的集中体现。

  今年8月23日上午11时28分,伴随着最后一罐混凝土的浇筑完成,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主体结构正式封顶。至此,京张高铁全线站房主体结构建设完成,年底将全线贯通。

  一列开往春天的高铁,即将出发。(记者 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