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 (27-04)整改措施完成情况公示表
www.xzly.gov.cn 2025/10/30 来源:草原管理处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

2704)整改措施完成情况公示表

 

牵头单位: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时间:2025年1030

反馈问题

(自治区整改任务清单第二十七项)人工种草和草原改良任务推进不力。《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三五”规划》对青藏高寒草原区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草原改良面积有明确要求,西藏草原面积占青藏高寒草原区面积的六成以上,但仅完成规划提出的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草原改良面积任务的3.5%和0.9%。目前,西藏草原退化面积约3.5亿亩,占全区草原面积的29.4%,其中重度和中度退化面积共计达到1.3亿亩。

核查情况

1.西藏自治区“十三五”草原保护建设任务规划情况。《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青藏高寒草原区到2020年累计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0.45亿亩、草原改良面积达到2.7亿亩。该目标任务是青藏高寒草原区“累计”建设任务,当时国家未要求地方编制本区域的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三五”规划,未明确西藏自治区的“累计”具体建设任务,仅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实施。青藏高寒草原区涉及西藏、青海全境及四川、甘肃和云南部分地区,虽然西藏自治区草原面积占青藏高原草原区面积的六成以上,但与其他四省区相比,受自然、气候等条件限制,西藏适宜种草的荒滩、荒坡等边际土地总量较少,受自然保护区和林草地约束,能够用于人工种草的面积有限。如果按照草原面积占比核算西藏人工种草任务,不符合西藏土地资源实际情况,《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农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集中连片的人工饲草基地100万亩以上。

2.西藏自治区“十三五”草原保护建设完成情况。西藏自治区按照国家下达计划任务开展人工种草、草原改良等天然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原自治区农牧部门共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人工种草项目111.28万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原自治区农牧部门2004-2018年累计实施退化草地补播3338.8万亩、治理鼠害5445.5万亩、治理虫害1635万亩、治理毒草184.5万亩、治理黑土滩12万亩,自治区林草部门2019-2020年共实施退化草地补播69.95万亩、治理毒草35万亩、治理黑土滩40万亩,全区累计实施天然草原改良面积达10760.75万亩,占《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三五”规划》中青藏高寒草原区草原改良任务的39.85%。到2020年,西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7.14%,比2015年增加了4.84个百分点。

3.西藏自治区天然草原基本概况。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西藏自治区天然草原面积13.34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占西藏国土总面积的72%,居全国第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西藏自治区草地面积12.01亿亩,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仍居全国第一。西藏草原以其广阔的面积、丰富的水资源、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等因素,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2017年西藏第二次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全区草原退化面积3.53亿亩,其中轻度退化2.22亿亩、中度退化1.02亿亩、重度退化0.29亿亩。

西藏自治区按照“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不断加大天然草原保护和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力度,坚决遏制草原退化态势。2021年、2022年分别实施完成退化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及人工种草608万亩、574万亩。

整改目标

“十四五”期间完成修复退化草原3000万亩、新增人工种草100.8万亩(其中新建饲草连片种植基地47万亩、已建人工饲草基地提升改造10万亩,每年实施饲草复种及房前屋后人工种草43.8万亩),到2025年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

整改措施

27-04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认真落实《西藏自治区“十四五”饲草连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方案》,到2025年底完成新增饲草种植面积100万亩。其中,2022-2025年分别完成饲草连片种植基地建设任务11.5万亩、19万亩、17.7万亩、8万亩;每年实施饲草复种和房前屋后种草43.8万亩。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当雄县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十四五”期间再争取3-4个县(区)纳入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范围(2025年12月31日)。

牵头部门

(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西藏自治区林草局

责任单位: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各地(市)委、行署(政府)

责任人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畜牧水产处处长陈峰

联系电话

0891-6339952

整改主要工作及成效

1.主要工作。(1)2022年-2025年整合各类资金12.02亿元,完成饲草种植260.3万亩,其中饲草连片种植58.64万亩(含“优质苜蓿示范推广1.36万亩”);实施粮改饲项目25.8万亩;饲草复种及房前屋后种草175.86万亩。具体为:2022年投入资金3.69亿元,完成饲草连片种植18.19万亩(含“优质苜蓿示范推广0.34万亩”);完成饲草复种、房前屋后种植36.47万亩。2023年投资2.62亿元,完成饲草连片种植16.19万亩(含“优质苜蓿示范推广0.5万亩”);实施粮改饲项目13.7万亩;饲草复种及房前屋后种草45.83万亩。2024年投资3.58亿元,完成饲草连片种植14.07万亩(含优质苜蓿示范推广0.52万亩);实施粮改饲项目12.1万亩;饲草复种及房前屋后种草45.74万亩。2025年投资2.13亿元,完成饲草连片种植10.19万亩、饲草复种及房前屋后种草47.82万亩。(2)2022-2025年,中央累计下达资金1.6亿元(年均资金4000万元),支持当雄县实施15个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截至目前8个项目已完工并验收,其余7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3)2023年、2025年申报了色尼、林周和昂仁三县(区)作为我区的试点项目,但均未获批。2025年4月份,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京拜访农业农村部领导时再次提出了需求,农业农村部主要领导表示将推动西藏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随后多次进行沟通,援藏副厅长于6月专门赴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衔接沟通,但因发改部门项目总盘子未定,没有明确支持情况;10月厅主要领导带队赴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沟通衔接,畜牧兽医局表示,将继续支持我区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扩面深化,希望我区认真谋划申报下一步试点,并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项目实施好,真正探索出一条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道路与模式。因此,虽然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多次衔接汇报、沟通争取,但最终“十四五”期间仅完成1个试点项目。

2.整改成效。通过人工种草项目实施,全区饲草供应能力得到了不断增强,促进了自给型的畜牧业生产结构逐渐向商品型、效益型畜牧业生产结构转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渐改善了靠天养畜的饲养方式,带动畜牧业产业向综合与深度开发方向发展,推进畜牧业由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另外,项目建成后,项目区草地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同时转变了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减轻牧区草场超载过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遏制草地退化、沙化,使草原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