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情谊 绘就发展共融新画卷
www.xzly.gov.cn 2024/10/1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3年9月,106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组团赴安徽省就业,在全区实现首个百人以上规模的“大组团”区外市场化就业目标。 图为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抵达安徽后合影留念。

安徽援藏培育的雪域莓茶参加在泰国曼谷举办的中国企业产品资源博览会。

安徽援藏队员手把手教山南二高学生包粽子。

错那市勒布沟,安徽第七批援藏队队员裴含龙指导门巴族村民规范采摘茶叶。

措美县措美镇蜜蜂养殖基地,当地群众在安徽援藏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集蜂蜜。

2023年4月,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组织山南市17家企业参加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

安徽援藏蔬菜种植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

江淮大地,辉煌画卷徐徐铺展。“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在此间交会、融合。

雪域高原,希望田野欣欣向荣。政治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人口优势、后发优势等在这里叠加、释放。

2002年,中央决定安徽省对口支援山南市以来,安徽省先后派出八批援藏工作队、1036名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二十多年来,两地在加速发展的广阔空间里比翼齐飞、携手共进,书写了“皖藏一家亲”的动人佳话。安徽援藏工作队立足安徽所能所长、受援地所需所盼,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累计实施507个项目,投入资金29.18亿元,着力把对口援藏工作打造成推动发展的工程、民族团结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

高质高效 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盛夏时节,海拔5010米的普莫雍错冰消雪融,如同一面梳妆镜,倒映着库拉岗日雪山的雄姿。得益于“恒温恒湿恒氧房”建设,越来越多的游客无惧高寒缺氧,留宿湖畔的浪卡子县打隆镇推瓦村,饱览湖光山色。

“感谢安徽援藏,给我们带来了这‘暖心房’‘康养房’。”推瓦村63岁的村民白玛仁增说,“恒温恒湿恒氧房”是他吸氧的好去处,也是家人经营民宿的“金字招牌”。

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调研发现,高海拔地区住宅最需要密封保暖保湿供氧功能。2023年11月,他们引入爱心企业投入资金25万元,试点建设高原“恒温恒湿恒氧”被动型房屋。房屋以自身的结构来实现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更加节能环保,同时,通过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和维持室内恒定环境。

经过试点户过冬体验后,试点房得到了广大村民高度认可,目前已在推瓦村进行全村试点。

行进至错那市边境一线,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眼前呈现的是与浪卡子县截然不同的景象,峰峦间雾气升腾、烟雨迷蒙、郁郁葱葱。浪坡乡肖村就坐落于这青山绿水间,一排排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

2023年藏历新年期间,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在走访慰问时,注意到一个现象:群众的住房十分宽敞,但一家人总挤在生着火炉的厨房里。经过深入调研,工作队了解到,为应对边境一带冬天的寒冷潮湿气候,村民们沿用烧牛粪、木柴的传统取暖方式,不但费用高,且对生态环境、生产安全、身体健康存在一定影响。

“就是从那个时候,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改善爱国守边群众的取暖问题!”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错那工作组组长姜烨告诉记者。

充分征求当地政府和边境群众的意见建议、反复实地调查论证、多次奔波于皖藏两地后,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终于在2023年6月底敲定了“我为祖国戍边添温暖”供暖项目。项目所需的1400万元资金由对口支援的安徽省铜陵市、宣城市予以计划外支持。

先进的石墨烯制暖工艺打造的地暖,温暖了肖、汤乌、多塘等区域的600多户群众。村民索朗高兴地说:“援藏干部为我们免费铺的地暖不但温暖美观,还省钱,算下来比烧牛粪还划得来,真是太感谢了!”

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一批批安徽援藏人用脚步丈量山南的山山水水、千家万户,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展望“十四五”,安徽省安排规划援藏项目52个,其中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达43个,总投资约6.602亿元,占援藏资金的92.98%,切实将“80%以上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的要求落到实处。

创业兴业 从“输血供氧”跃至“造血制氧”

7月,高原油菜花的花期才“姗姗来迟”。花丛中,勤劳的小蜜蜂翩翩起舞、来回穿梭,采花酿蜜。

这些小蜜蜂来自措美镇夜伴蜂声养蜂基地。基地内,蜂农正在整理蜂巢、收获蜂蜜。措美镇党委书记多吉告诉记者,安徽省援藏工作队积极主动对接西藏夜伴蜂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助推当地农牧民探索乡村振兴、增收致富新“蜜”方。

如今,在安徽对口支援的山南市错那、措美、浪卡子三地,蜜蜂养殖业发展“蜂”头正劲,酿出的蜂蜜营养价值高、纯净无污染,带动100多个农牧民家庭每户增收3万多元。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安徽援藏人有着坚定不移的答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多年来,安徽援藏工作队积极探索适合地域特点的发展新路径,抓产业、促招商、拓就业,打出“输血”+“造血”+“活血”组合拳,一批优质项目在山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安徽援藏工作队建立全员参与招商的工作机制,深入对口支援3县24个乡镇129个村(社区)进行摸排调研,围绕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现代农业、旅游产业、文化展演等5个方面,梳理重点招商项目,全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精准度和成功率。2023年,工作队先后在合肥、淮北、宿州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5场,启动优秀徽商进山南行动,签约29个项目,协议投资77.33亿元。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通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安徽援藏工作队拓宽了产业援藏“桥梁”,挺起了产业发展的“脊梁”。

——依托“中国辣椒制种第一县”宿州市萧县特色优势,招引鲜食、加工、观赏3大类20个辣椒品种推广,在海拔4200米的措美县完成育苗和移栽定植,填补了山南市在辣椒制种产业上的空白;

——借助“中国蔬菜之乡”马鞍山市和县资金技术,积极促成山南雅砻投资有限公司与和县绿缘温室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在琼结县下水乡唐布齐村共同建设运营高水平设施蔬菜基地,为山南乃至西藏群众打造“家门口”的育苗、种植、销售、观光“菜园子”,每年带动当地群众增收1千多万元;

——助力“藏源旅游目的地”建设,相继开通“藏源山南号”航班,实施错那市曲卓木沙棘林特色旅游提升工程、措美县哲古边疆明珠小镇等项目,积极推进浪卡子县城郊群众参与羊卓雍措湖畔民宿建设,推动实现错那市勒布沟景区整体运营,让群众吃上“旅游饭”,促进山南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

——充分发挥受援地光能资源优势,通过深化招商引资、优化服务环境,助推山南清洁能源产业高速发展;

——在安徽举办山南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推动“藏品入皖”,组织“雪域莓茶”参加第十六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提高山南茶叶影响力和知名度;

……

交心知心 以“息息相关”触达“心心相印”

“惊叹安徽的经济高速发展,惊叹祖国的秀丽山河,惊叹严谨细致高效的工作模式。”近日,正在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朝山村挂职锻炼的次仁巴珠告诉记者,“我要倍加珍惜此次机会,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

在安徽省委组织部和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5月底,次仁巴珠作为山南市30名乡镇和村(社区)干部中的一员,赴安徽先进示范村开展为期3个月的跟岗锻炼。

多年来,安徽省援藏工作队持续开展受援地交往交流交融项目,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民族团结模范、社会各界代表、师生代表等赴皖,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等活动,不断提升皖藏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频度,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在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当悠扬婉转的黄梅戏曲调用藏语唱出,汉藏文化在交融中绽放多彩魅力。安徽省“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金慧琳在山南第二高级中学援藏期间,大力挖掘皖藏传统文化中符合“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资源,成功探索并开创性地组建了全区首个藏语黄梅戏学生社团。如今,社团运行及影响力远超预期,以“一出好戏”为媒,深化了皖藏两地的交往交流,增进了互信了解,促进了两地人民情感和文化交融。

“精准介入除心病,医术高明暖人心”,在山南市人民医院的走廊,一面锦旗上的话语代表着无数患者的心声。医疗作为仁术,在治愈疾病的同时,更能传递温暖、抚慰人心。

截至目前,已有9批次262名安徽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对口支援山南市人民医院,先后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项目690余个,“师带徒”418人。

今年6月22日,山南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顺利通过现场评估,获得“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授牌,标志着西藏自治区“国家级”创伤中心“零”的突破,也是安徽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以来,皖藏医疗合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安徽援藏工作队还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山南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水平,持续开展先心病患儿免费手术救治项目,组织省内专家赴山南累计筛查1582名儿童,救治患儿3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