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召开。人民网 林晓丽摄
人民网宁德2月17日电 (林晓丽)2月16日,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召开,据了解,为提高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效遏制互花米草扩散态势,确保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我国启动了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通过四年集中防治,力争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各省份清除率达到90%以上。
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具有根系发达、耐盐耐淹、繁殖力强、种群扩散快和入侵力强等特性,现已成为全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严重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自1979年引入以来,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扩张,已成为沿海滩涂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据初步摸底,全国互花米草面积约6.8万公顷,其中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山东等省份有大面积分布,防治形势异常严峻。
专项防治工作重点行动任务包括开展互花米草调查,全面摸清我国互花米草分布现状;明确互花米草治理任务,重点在长江三角洲沿海省份、山东和福建开展攻坚战,优先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红树林分布区、鸟类重要栖息地和其它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内,开展互花米草综合治理,推进治理后的生态修复,持续巩固治理成果;加强互花米草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互花米草监测网络,实施互花米草治理全过程跟踪评估,促进生态修复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互花米草潜在分布区域防控,开展扩散蔓延预测研究,强化联防联控,到今年6月底前,建立互花米草联防联控制度与工作机制;强化互花米草防治科技支撑,制定《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技术指南》,指导各地精准治理,积极推广互花米草治理机械设备应用;完善互花米草防治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等。
据介绍,互花米草的入侵,挤压了其他植物生存空间,破坏底栖生物、鱼类和鸟类栖息环境,改变沿海滩涂生态系统结构,导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还阻碍潮水的正常流动,降低江河入海口泄洪能力,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