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防沙治沙初显成效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中国西藏新闻网
  • 2015/09/12

【字体

发布时间: 2015-05-12 10:28:09 


   谈起阿里高原昔日的自然环境,阿里人都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终年不下雨,干旱鬼神愁。1965年前,狮泉河两岸从加木到扎西岗的50多公里距离内有红柳灌木林和锦鸡儿灌丛1万公顷。每逢春夏季节,狮泉河盆地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俨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那时候咱们狮泉河到处是红柳,一眼望不到边。”老阿里人回忆说。

  长期砍伐 红柳灌木林濒临灭绝

  据1971年的航空遥感资料显示,仅在狮泉河镇东西长15公里的狮泉河两岸,红柳灌木林面积就达4000公顷以上。但当时由于阿里地区缺少薪材,又没有矿物燃料和电能可供利用,当地人只能以红柳枝为柴。长期的砍伐,使得红柳面积很快就减少了。

  尽管后来政府下发文件禁止采挖,但是到1983年后,这里的红柳灌木林濒临灭绝,导致狮泉河自然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2002年阿里林业局成立,林业工作人员带领狮泉河人将植树造林作为重中之重。狮泉河盆地治沙开始时尼玛平措任噶尔县县长,他说:“当年,噶尔县县城内的道路,每年都需要推土机推沙两次,干部职工每年休假回来的第一件事不是打水洗漱,而是借铁锹清理自家门口的积沙。”

  20年防沙治沙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当年砍伐是为了生存,现在植树造林更是为了生存。”自治区林业厅退耕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改善狮泉河镇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缓解风沙对狮泉河镇居民的危害,1989年开始,狮泉河镇盆地沙害治理问题成了头等大事。

  林业部门制定了《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县城风沙形成因素和治理方案》及《西藏阿里狮泉河镇风沙危害与整治规划》,并逐步开始实施狮泉河盆地生物防沙工程,从此,狮泉河镇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拉开了帷幕。当地林业部门几乎全员出动,千里迢迢从外地拉运树苗,并积极组织当地各族群众挥锹挖坑、修渠引水,小心翼翼地在狮泉河荒滩上栽培费尽心思运来的杨树、柳树。

  记者从阿里地区林业局了解到,阿里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适合栽植红柳。可是往往刚把树苗栽好,就被夹带着黄沙和砾石的狂风连根拔起,经过年复一年的防沙治沙工作后才终显成效。

  狮泉河盆地防沙、治沙工程从1994年正式开始实施,截至2014年12月,20年时间狮泉河镇防沙工程总投入资金达8950.39万元,完成防沙治沙面积205363.6亩,主要包括封沙育草、防风固沙林等生物治沙和砾石压沙、挡沙堤等工程治沙。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后,狮泉河镇的无霜期由1994年的83天延长到2014年的170天,年降雨量由1994年的76.5mm增加到2014年的120mm,城镇居民生存环境质量也明显提高了很多。



上一篇:1-4月全区森林防火工作成效突出 下一篇:昌都市“六个到位”措施狠抓梅里雪山转山活动期间森林防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