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5-05 16:21:27
昔日的狮泉河盆地。1965年之前,从加木村到扎西岗乡,狮泉河两岸方圆50公里全是原生秀丽水柏枝(红柳)灌木林和锦鸡儿灌丛,面积约15万亩,每逢春夏季节,狮泉河盆地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俨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965年之后,阿里基巧办事处、部队、各机关陆续驻扎在狮泉河两岸,由于缺薪少柴、无煤炭等矿物质燃料和可供取暖的电能,为了生活和工作,只能以原生秀丽水柏枝为冬季取暖和做饭的燃料,每年砍伐大量原生灌木。1971年卫星遥感照片显示,该区域的秀丽水柏枝及变色锦鸡儿只剩下6万亩,到了1983年,狮泉河盆地的原生秀丽水柏枝灌木林基本灭绝,生态环境也随之恶化,狮泉河盆地逐步变成了沙漠荒地,风沙日趋严重,出现了“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终年不下雨,干旱鬼神愁”的恶劣局面,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在狮泉河镇的干部职工及部队官兵的生存环境。
为改善狮泉河镇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缓解风沙对狮泉河镇居民的危害,阿里地委、行署从1989年开始把狮泉河镇盆地沙害治理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相继几次邀请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治理所专家来狮泉河镇考察,完成了《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县城风沙形成因素和治理方案》及《西藏阿里狮泉河镇风沙危害与整治规划》,并逐步开始实施狮泉河盆地生物防沙工程,从此,狮泉河镇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拉开了帷幕。
实施狮泉河盆地沙化治理工程。狮泉河盆地生物防沙工程从1994年正式开始实施,截止2014年12月,共实施三期生物防沙工程。20年时间,狮泉河镇生物防沙工程总投入资金达6418.39万元,完成生物防沙面积25076亩,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18999.24亩,种草6076.76亩。今年将实施第四期工程。
今日的狮泉河盆地。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风沙带来的危害明显减少,年大风天数大幅减少,气候日趋好转,“风沙围城,飞沙走石,一丈之内不见人影”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缓解,城镇居民生存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实施生物防沙工程后狮泉河镇的无霜期由1994年的83天延长到2014年的170天,年降雨量由1994年的76.5mm增加到2014年的120mm。
春末夏初,狮泉河盆地一片茵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在狮泉河盆地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