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记忆 赓续红色血脉

  • 中国西藏新闻网
  • 本站编辑
  • 2022/01/11

【字体

红色记忆流淌着鲜活的红色血脉,蕴含着伟大的建党精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中最生动的教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冲撞激荡,我们唯有传承红色记忆,发扬红色荣光,守住红色血脉,才能站稳脚跟、开创未来。

一、塑造红色记忆符号,激活红色历史之光

红色记忆符号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具有极强的激活与唤醒功能。中国共产党党史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其中沉淀着人们共同的红色记忆,不同革命时期的红色记忆符号能够唤醒红色记忆基因,引导人们切身感悟革命先辈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激战中为国家、民族、人民牺牲奉献的伟大精神,让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活起来、色彩亮起来。基于此,要以视觉符号唤醒红色历史认知,即建构整合性的视觉符号群,运用具有历史纵深感的纪念建筑、徽章、表情包、漫画等意象象征符号进行红色叙事,复原红色历史本貌,进而唤醒人们对红色革命历史的基本认知;要以听觉符号激活对红色革命历史的想象,即借助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话语、歌曲等听觉符号构建记忆文本并嵌入红色精神,完成对红色历史、红色氛围的营造,进而增强人们对革命历史情境的想象力;要综合运用视听符号搭建立体的红色体验平台,从视觉符号到听觉符号,再到融合了多重感官的AR、VR,不同记忆编码重新组合呈现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进而提升红色记忆符号的表征丰富度。对此,红色旅游可将革命叙事和真人展演相结合,结合立体成像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为人们营造沉浸式互动学习情境,切实增强红色记忆场域的吸引力和覆盖面。特别强调的是,要将红色记忆符号从宏大叙事中抽离出来,转化为一种可视化的地域记忆,使红色历史更为生活化和具象化。

二、编写红色记忆代码,增强红色血脉之力

编写特定的红色记忆代码,呈现出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血脉磨砺的独特品质,使人们识别红色记忆内容,从而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可立足人性化及大众化,编写红色记忆的语义代码,即在红色属性内和政治合法性的叙事框架中,刻画人性化的立体红色记忆,做好红色记忆的当代叙述,以主体喜爱的新媒体形式进行“混合情感传播”,从党史传承中汲取红色血脉前行的力量。以2021年的热播剧《觉醒年代》《百炼成钢》为例,这些再现红色记忆和峥嵘岁月的历史叙事,饱含浓烈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民族心理,立足人性富有情感地展现了红色故事背后深沉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热情讴歌与豪迈书写。与此同时,可兼顾本土化与时代化特征,创新红色记忆的呈现方式,即采用数字化技术增强红色记忆呈现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以红色文化展馆的现代化建设为例,可积极打造红色革命历程数字体验馆,将红色文化展馆高品质地呈现给观众,真正起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讲好有温度的红色故事,这既创新了红色产业的经济模式,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和赓续红色血脉的有效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展馆履行其党史教育功能,肩负着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把城市的红色底色擦得更亮的责任使命。

三、操演红色记忆仪式,凝聚红色信仰之魂

红色记忆仪式丰富了党史教育形式,有助于增强信仰、信念、信心。适时举办重要节日纪念活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活动、重要革命历史人物诞辰逝世纪念活动等,对于抒发爱国爱党情怀、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以及凝聚红色信仰力量具有重要作用。红色记忆仪式以红色资源为平台,以教育为目的,将红色文化传统、红色历史史实、红色革命精神和红色革命信仰融入仪式过程,同时以参观、祭奠、体验、旅游等方式对其进行传达。对此,应当打造红色记忆之场以提升信仰之基,即建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红色纪念空间,以体系化的纪念空间引导人们将偶发的纪念行为转变为常规的仪式行为,在日常仪式行为中潜移默化地输入红色基因,激发红色记忆仪式对仪式主体潜移默化的精神感召力,以此实现仪式行为神圣性和日常性的有机契合。应当加强仪式主体的自觉性以稳固信仰之魂,即将红色记忆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以细节化、情景化、情节化的叙事方式凝心聚魂,引导人们不忘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以红色教育为例,可依托红色场馆加强红色记忆仪式,或是紧扣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各类红色场馆广泛组织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或是探索并规范党员政治生日等仪式活动,或是创新开展地方党史主题展等日常活动,使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教育大众化、常态化,充分发挥仪式感对红色精神的渗透作用。

(作者为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上一篇:关于鼓励和支持参与拉萨南北山绿化的政策措施 下一篇:瞭望丨“数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