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中国主题是—— 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中国绿色时报
  • 2021/06/17

【字体

    本报讯  记者刘倩玮报道  今天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的主题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007万公顷。长期以来,我国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健全法律法规,优化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改革,加强监督考核,实施重点工程治理,强化荒漠植被保护。“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97.8万公顷,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60万公顷,建成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46个,新增封禁面积50万公顷,国家沙漠(石漠)公园50个,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积分别达12亿亩、26亿亩,荒漠植被保护成效显著。

  《防沙治沙法》颁布20年来,我国建立了保护制度、修复制度、监测制度、考核制度、部门协调机制等比较完备的防沙治沙制度体系,13个沙化严重省(区)先后颁布实施了防沙治沙实施办法、条例。通过健全政府投入机制、建立荒漠生态补偿制度、完善金融扶持和税收减免政策,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全民参与防沙治沙的治理模式。

  自2004年起,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实现“双缩减”,荒漠化、沙化面积分别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减。自2005年起,石漠化土地面积连续2个监测期实现缩减,年均减少38.6万公顷,沙区和岩溶地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通过发展沙区特色种植养殖、沙漠旅游、生物质能源等绿色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1996年,我国成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以来,提出多项建设性方案并被采纳实施,支持国际防治荒漠化知识管理中心建设,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防治荒漠化经验和技术,为全球荒漠化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期间,我国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工作按照“全面保护、重点修复与治理”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绿,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全面保护原生荒漠生态系统和沙区现有林草植被,加大干旱绿洲区、重要沙尘源区、严重沙化草原区、严重水土流失区的生态修复和沙化土地治理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成熟适用的治理技术和模式,研究推广多重效益有机结合的树草种,加大林草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力度。深化履约和国际合作,加强与周边及“一带一路”重点国家的荒漠化防治合作,强化东北亚防治荒漠化网络、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等多双边机制,向全球分享中国经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一篇:“绿进沙退”见证中国担当(人民时评) 下一篇:西藏晒防沙治沙成绩单 全区沙化扩展趋势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