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北省内丘县南赛乡张公塔村南边的2000亩荒岗上,挖掘机在山间发出隆隆的作业声,20多名植树工人将一棵棵杏树苗放进新挖的树坑,扶正、填土、踩实、浇水,一排排小树苗像哨兵一样站上了荒山秃岭。 在这些植树的人群中,带领大家干活的人叫闫振国,十五年来他带领周边10多个村120多名“专业”植树工人和1000多户村民,在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开展植树造林,完成荒山绿化2.4万亩,植树200余万株。 南赛乡地处太行山脉东麓的浅山丘陵区,沙石岩土质贫瘠缺水,除了野生酸枣之外,过去庄稼全靠“望天收”,全乡15万亩荒岗成了绿色太行的“白色伤疤”。 为了能让家乡绿起来,闫振国带头开始植树造林、改造荒山,今年已经是第十五个年头。 “坑打到位,苗埋实,水浇透。越是难栽种的地方,越得把活儿干细,保证栽一棵、活一棵。”3月12日上午,在南赛乡神头村西边的鹊山绿化区,闫振国给10多名植树队员举行了一场简短的“种树仪式”。仪式上,他给大伙儿边提要求边鼓劲:“咱拿出‘塞罕坝精神’,给家乡绿化做点贡献。多少年后,还能自豪地告诉孩子们,这些树是你们种的!” “过几年,树长起来后,又有药材又有树,荒岗就成了绿洲。”神头村是当地的中医药文化名村,是华夏医祖扁鹊的生前封地、行医圣地、逝后葬首地。今年,闫振国在政府规划部门的指导下,将神头村的栽植树种与扁鹊中医药特色文化相结合,荒坡种上杜仲、黄栌,树下间种知母、艾草等中药材。 如何找到适合丘陵区的绿化路?针对这个问题,这些年闫振国一直摸索着。之前,他曾效仿太行山深山区果树种植成功案例,试着在当地栽种苹果树、核桃树等经济林树种,但由于灌溉难造成果树生长慢、品质差、产量低,影响了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 “因地制宜,才能种出效果。”近几年,闫振国开始侧重以栽植柏树、杏树、酸枣树等耐旱树种为主,“柏树增绿、杏树见花、酸枣富民。虽然单亩地效益没有苹果、核桃等果树高,但是适合我们这里的丘陵环境,降低了管护成本,最关键的是能让上万亩荒山真正绿起来!” “荒山不仅要披绿装,还要变成‘绿色银行’。”闫振国说,下一步他要带领老百姓发展森林旅游,让更多人享受“绿”,让老百姓从“绿”中受益,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近年来,内丘县紧紧围绕“打生态牌、走绿色路”的绿色发展战略,通过“政府投资、社会筹资、企业出资、个人捐助、农民投劳”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方式,不断加大太行山区绿化力度。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2.5%,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县、全国太行山绿化工程先进单位、河北省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翟丽 记者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