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象谷景区,一群头戴花环的亚洲象尽情享用胡萝卜、菠萝、西瓜等新鲜水果大餐。来自各地的游客纷纷与这些憨态可掬的大块头合影。
然而,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阿镇的龙竹棚村,十余头野生亚洲象霸占了老百姓的农田,肆无忌惮地啃食即将成熟的甘蔗和玉米等农作物,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勐海县林草局副局长龙云海介绍,这群象6月下旬来到龙竹棚村,常常吃睡在村子周边,有时不分昼夜地进村破坏,围攻农户房屋、损毁建筑设施。初步统计,野象已造成该村120余亩农作物受损,房屋损毁20多间。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介绍,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近30年间,生活在云南的野生亚洲象数量从低谷时的150头左右增至300头左右。
由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人为干扰减少,森林郁闭度大幅提高,保护区内亚洲象主要食物野芭蕉、粽叶芦等林下植物逐步演替为不可食用的木本植物。
“保护区内食物减少,野象数量不断增多,而且野象食量较大,不少象群便到保护区外取食。一旦人象活动空间重叠,‘人象冲突’难以避免。”云南大学亚洲象研究中心教授陈明勇说,目前约有三分之二的野象活动在保护区外。
通过对亚洲象开展近30年的研究,陈明勇发现,如今野象的一些行为已发生变化。他说,“以采食为例,起初野象只是去百姓的庄稼地里偷吃一些作物,后来它们发现庄稼地集中连片,很容易就能填饱肚子,于是常常大摇大摆地在农田采食。”
啃食田间作物、损坏房屋、威胁百姓生命安全……云南“人象冲突”形势严峻。据云南省林草局统计,2013年以来,亚洲象肇事共造成60余人死伤;2011至2018年间,野象肇事造成的财产损失超过1.7亿元。
为缓解“人象冲突”,政府部门采取了为大象建“食堂”、为村民修建防象围栏、开展监测预警等措施。
云南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负责人向如武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和普洱等地为亚洲象建设食物源基地(“大象食堂”),种植粽叶芦、芭蕉、竹子等亚洲象喜食植物或给予季节性补食,努力营造亚洲象良好生存空间,减少亚洲象进入人类生产生活区域。
为有效阻止野象进村肇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于2017年11月在景洪市香烟箐村小组和三六队村小组修建了长1350米的亚洲象防护栏。“没建防护栏时,大象经常进村入户搞破坏。”香烟箐村小组村民冯广林说,如今,我们整个村都被牢固的钢管围起来了,住在家里很安全。
针对野象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政府为群众购买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尽力弥补野象造成的损失。
与此同时,近年来实施的亚洲象预警监测,也有效避免了多起野象伤人事件。龙云海说,2016年6月,勐海县首次采用无人机对该地象群进行全方位监测预警,3年多以来,已成功避免“人象冲突”事件近60起。(记者 姚兵 张东强 赵珮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