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生态环保工作综述:守护藏西碧水蓝天

  • 中国西藏新闻网 温凯
  • 2018/10/30

【字体

luyj8a185.jpg

阿里湿地风光。贡觉群培 摄

近年来,阿里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全面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地区“三件大事”之一,科学谋划、全面部署、强力推动,各级各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西藏”的殷殷重托,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工作强度、惠民广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阿里地区先后实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河(湖)长制全面建立落实,全面开展33条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自觉接受中央、自治区环境保护督察组的督察指导,切实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

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阿里地区相继出台建设美丽阿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不断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执法体系、综合保障体系,为美丽阿里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绿色发展态势良好。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设立环境保护奖励资金,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态农业、天然饮用水、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实现“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砂金矿开采全面禁止,实施矿山地质恢复工程24个,整治面积27.05平方公里。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项目过程中实现了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两不误”。

生态工程稳步推进。投入资金16.09亿元,统筹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项目150个。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两年投资1.3亿元完成狮泉河城镇绿化工程和机关单位庭院绿化行动,种植苗木19.16万余棵。深入实施消除“无树户”行动,2018年7个县植树26.66万株,消除无树村26个、无树户4320户。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6个、生态村82个。加快推进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治理。

环境治理扎实有效。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神山圣湖自然保护区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整治。统筹推进6个县县城供暖供氧、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综合管廊等设施建设。建成狮泉河镇污水处理厂,建设14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供水保障工程,建成安全饮水点2157处。实施7个县垃圾填埋场项目。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不断完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主要污染物和节能指标严格控制在国家核定的范围内,节能减排考核在自治区年度考核中连年被评为优秀。

保护区建设不断加强。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占全地区国土面积的46.4%,保护区内违规违法建设得到清理整顿,藏羚羊、金丝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玛旁雍错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启动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生态富民成效明显。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生态补偿资金3.64亿元。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生态补偿脱贫岗位31666个,年人均补助3500元。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高海拔生态搬迁工程,既保护了搬出地的自然生态,又改善了搬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环保领导责任全面加强。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履行,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监管执法能力明显提升。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阿里地区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有效维持,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主要河流、湖泊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三类标准,主要城镇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7.5%以上,阿里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上一篇:习近平新年贺词在西藏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下一篇:【高原生态村】花满庭院绿满山通夏儿女乐欢颜—记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通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