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植被稀少,加之大家没有环保意识,砍柴生火、挖药卖钱、过度放牧。如此一来,环境恶化,降雨容易引发泥石流,起风容易形成沙尘暴,大家苦不堪言。
这是十九大代表、南木林县南木林镇仁欧村村委会主任尼玛石曲记忆中的景象。
尼玛石曲代表说,这几年,经济发展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大家互相监督,乱砍滥伐的少了,植树护树的多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也更好了。
这是我区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着重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十九大代表、林芝市委书记马升昌表示,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做好西藏工作关键要抓好发展、稳定、生态三件大事,强调“青藏高原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这些都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保护西藏生态环境的特殊关怀,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西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美丽西藏,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马升昌代表在党的十九大西藏代表团开放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西藏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北那曲,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十九大代表、那曲地委书记松吉扎西对十九大报告“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论述十分认同。他说,那曲着力构建藏北生态安全屏障,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7个、国际重要湿地1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3.6万平方公里。目前,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进入了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新阶段。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十九大代表、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达波儿对此感受颇深。他说,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他说,以前村里条件差、环境乱,现在村容整洁、优美宜居,前来旅游观光的人多了,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真正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5年来,全县完成退牧还草216.2万亩、退耕还林429.3亩,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27亿元,完成重点区域造林155.6亩。”这是十九大代表、谢通门县县委书记边巴扎西的统计数据。
“5年来,那曲地区认真落实森林、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累计兑现各类奖补资金30多亿元,人均增收6000多元。”这是松吉扎西代表的统计数据。
这些数字,既是中央“真金白银”的支持,也是西藏生态建设的成绩。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精辟的表述、美好的愿景,说到了代表们的心坎上。
代表们表示,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殷殷嘱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坚持保护优先、建设并重,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环境监测执法,让西藏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