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山南市的45万亩防护林,给雅鲁藏布江两岸披上了迷人的秋色,成为西藏生态建设的新地标。很难想象,五年前,这里还是扬沙严重的地区之一,甚至贡嘎机场飞机的起降,每年有近两个月受到影响。现在,从贡嘎县到桑日县,原来的风沙长廊变成了一条长160公里、平均宽1800米的绿色长廊,有效改善了当地两岸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贡嘎机场受到风沙影响的天数,从过去的两个月下降到十多天。这一切离不开林业部门的辛苦付出。
全国人大代表 自治区林业厅厅长云丹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9月20日,全国人大代表、西藏林业厅厅长云丹,再次来到山南扎囊县扎其乡边久苗圃,这次来主要是了解乡土树种的培育情况。我区每年对于树苗的需求量近亿株,本地苗木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正面临着从过去的引进外地树苗向培育推广乡土树种转变。并围绕培育乡土树种、体制机制改革、生态扶贫等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采访。
谈到生态恢复与保护时云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对青藏高原空气污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和治理,加大草地、湿地、天然林保护力度”。这两年特别是2015年以来采取了若干的措施,加大了西藏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我们通过“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防沙治沙、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各项工程措施和政策支持,使西藏的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通过采取防沙治沙,造林绿化等工程,西藏整个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3万多公顷。
谈到培育乡土树种时云丹表示,西藏生态恢复与治理中种苗很关键,种苗是生态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始终坚持“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种苗基础工作,提高种苗质量。乡土树种从它的生长周期、立地条件、木质化程度、气候条件等各方面比较适合西藏,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我们鼓励和扶持种苗基地和个体户大力培育乡土树种,努力满足西藏生态建设、环境绿化、产业发展对种苗数量和质量的需要。
山南市扎囊县边久苗圃培育的树苗以乡土树种为主
谈到林权制度改革时云丹表示,西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是针对集体林地明晰产权,并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改革;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实现国土绿化,林业增收,林农增收的目标,实现农牧民“要我种树”到“我要种树”的思想转变,带动林业产业发展。
这一改革有利于构建和巩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森林生态管护,调动广大农牧民造林、育林、护林、爱林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林业经济,促进现代林业发展。
自治区林业厅厅长云丹在山南市扎囊县边久苗圃调研
谈到体制机制改革和生态扶贫时云丹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指示,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出台了若干个政策,相继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指导意见》、《西藏自治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规划》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划。2015年开始实施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制机制改革,投入3.02亿元,建立73个专业管护站,聘请780名农牧民专业管护员,在近30万平方公里的保护区里,扎起了一道“移动篱笆”,这项重大改革,使得亚洲最大的陆地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保护,有了革命性变化,牧民成为专业的生态卫士;在有林地区建立生态公益林专业管护站208个,聘请了1113个管护员,来守护22.8亿立方米的森林;湿地保护方面建立了湿地补偿机制,建立湿地管护站、聘请管护员,来守护652万公顷的湿地等等。制度创新方面,还在于把生态保护与生态扶贫、生态富民巧妙结合起来。从2016年开始,西藏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50万个生态保护政策性岗位,今年增加到70万个,年人均补助3000元,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这些岗位涉及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防沙治沙工程等方面,不仅把“森林变成了钱库粮库”,同时很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