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丹:严守生态安全红线 建设美丽西藏
本报记者 蒋翠莲 肖涛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是世界三地冰川最发育的地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我们深知,保护好青藏高原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保持西藏生态环境良好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坚持把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美丽西藏作为主题定位和目标导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以改革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严守生态安全底线,着力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健全生态保护制度、培育绿色生态文化,生态保护成绩斐然。”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厅长云丹谈起西藏生态保护时一脸严肃。
“西藏地域辽阔,沙漠化土地类型多、分布广、危害大,是中国沙漠化正在发展和强烈发展的区域之一。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西藏荒漠化土地面积4325.62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98%,沙化土地面积2158.36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7.95%。与第四次监测结果相比,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36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5万公顷。”
在谈到林业促进农牧民脱贫增收时,云丹介绍说,自治区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既注重生态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推动市场化植树造林,将义务投劳与有偿服务结合起来,广泛组织群众参与流域治理,防沙治沙、植树造林,让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同时,以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效果为目标,让群众广泛参与森林、自然保护区、湿地、野生动物保护等,使他们成为护林员、管理员、野保员,进一步扩大了群众受惠面。《“十三五”时期西藏林业精准扶贫规划》中规划林业生态补偿脱贫岗位25.25万个,占全区生态补偿脱贫岗位的50.5%。目前,国家每年下达我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3.73亿元,全区农牧民年人均增收500元左右。
云丹说,西藏的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敏感性、易变性和难恢复等特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进一步加大对《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的投入力度,提高森林、湿地等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加大重点功能生态区转移支付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