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们与藏羚羊”科考报道行动 圆满完成

  • 西藏林业厅
  • 本站编辑
  • 2016/08/26

【字体

  2016年7月11日至31日,西藏林业厅再次与中央电视台、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陕西动物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那曲地区林业局、尼玛县林业局等联合在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开展了“2016我们与藏羚羊”科考报道行动圆满完成。

2013年科考队在羌塘保护区内给藏羚羊佩戴北斗卫星项圈


佩戴北斗卫星项圈的母藏羚羊

  北斗卫星跟踪定位藏羚羊迁徙研究结果出炉。科考队通过对2013年在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藏羚羊佩戴的15个卫星跟踪项圈的数据收集信息,实地核实其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羚羊迁徙路线、迁徙途中的停歇地、尤其是藏羚羊产仔地的范围,并进一步实地调察藏羚羊到达产仔地的时间,在产仔地的停留时间、活动规律以及离开产仔地的时间,沿途跟踪佩戴卫星定位项圈的藏羚羊每天的迁徙距离。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藏羚羊的保护及保护区的功能划分调整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两年来15只佩戴北斗卫星项圈的母藏羚羊中6号项圈迁徙路线,红线和黑线分别为两年中每年的迁徙路线

  首次运用无人机对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羚羊进行航测,确定迁徙种群数量。利用电动固定翼无人机航测技术这一先进手段,对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羚羊迁徙过程进行了航拍,获取了该迁徙种群的密度、数量和年龄结构等数据,系我国首个无人机在大型野生动物野外调查中的应用案例。本次案例共飞行14个架次,每个架次覆盖约3平方公里,获得覆盖范围高达40余平方公里、分辨率达5厘米分辨率的高清正射影像,甚至可以从影像上清晰地识别刚出生的小羊仔。

科考人员做无人机飞行前的准备

  通过远红外自动相机沿途布设数据采集和藏羚羊组织样本采集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等多项科学研究。在藏羚羊迁徙重要通道迁徙的停歇地布设远红外自动相机、远距离收集藏羚羊的行为特征,包括哺乳、采食、群体相互关系。

无人机弹射飞行瞬间


  通过对迁徙过程中藏羚羊的实地跟踪,采集被天敌(狼、棕熊等)伤害的藏羚羊死亡新鲜组织(肌肉),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藏羚羊种群结构、地理种群及其分化奠定基础。

固定无人机空中俯拍藏羚羊图片,图中能清晰的看到母藏羚羊带着刚出生的幼体在迁徙路上

  本次科考行动中央电视台驻拉萨记者站派出强有力的报道团队,客服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全程跟踪记录科考行动,8月13日、14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10集左右的系列报道《2016我们与藏羚羊》节目,除新闻频道外央视一套、四套和央视新媒体也在播出本次科考新闻。央视新媒体《2016我们与藏羚羊》宣传片发布20小时内点击率达到惊人的312万次。报道团队通过高倍镜头、无人机、

红外线相机、轨道拍摄等先进的拍摄手法,以本次科考行动为主线,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我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2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

中央电视台播出《2016我们与藏羚羊》系列节目

  通过开展“2016我们与藏羚羊”科考报道行动,进一步加大了我区生态文明、美丽西藏建设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推介了西藏生态保护与建设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为进一步提升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位知名度,促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自治区林业厅在全区林业工作会议上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下一篇:区林业厅第三党支部召开“两学一做”专题二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