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是我区重点工程之一,承载着“五年增绿山川,十年绿满拉萨”的美好愿景,无数绿化人扛起铁锹,上山造林,用汗水铺就绿色造林路。
自2022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项目实施以来,曲水县茶巴朗村村民积极投身这项绿色行动,成为生态建设征程中的先锋力量。这片曾经生态较为脆弱的区域,在各方努力下新绿葱茏,绿色生态屏障正在逐渐形成。
近日,记者来到拉萨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曲水茶巴朗二号片区施工现场,只见务工人员或搬运树苗,或挥锹培土,或施洒有机肥,大家各司其职、配合默契,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片区种植了油松、樟子松、山杏、沙柳、沙棘等苗木。在养护管理方面,目前主要以人工浇灌为主、喷灌为辅,每亩配备1至2人,浇水周期10天左右,以确保每一株苗木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滋养。冬季,则通过铺地膜的方式来保温保水,全方位呵护苗木的生长。当前,补植补栽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工作人员抢抓春季植树的黄金时机,精心挑选优质树苗,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栽种。预计4月底,该项工作将全面完工,为这片山林的绿化进程筑牢坚实基础。
拉萨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曲水茶巴朗二号片区项目负责人衡伟告诉记者,项目自实施以来,不仅在生态绿化方面成果显著,还解决了当地30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大幅提升了周边居民的收入水平。
谈及后续规划,衡伟表示,后续将持续加大对已种植苗木的养护管理力度。针对存活率稍低的区域,深入剖析具体原因,制定精准的补植计划,全力保障整体绿化效果稳步提升。此外,还计划引入更为先进的灌溉和监测系统,借助智能设备实时掌握土壤墒情和苗木生长状况,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苗木生长提供更稳定的环境保障。
在达孜区桑阿寺片区同样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前一天晚上,一批油松树苗刚刚运到,大家的任务就是要尽快把树苗种植到山上。当天的植树点都分布在海拔3900米左右的山脊处,路滑山陡,种植工作颇具难度。随着树苗的运达,山顶上种树的人们栽植苗木、填土压实、浇水,配合娴熟。经过一番忙碌劳作,新种下的树苗在拉萨的春日暖阳中错落有致、迎风挺立,为寺庙绿化增添生机,也为拉萨的春日增添了一抹新绿。
“这个片区面积300多亩,树种有油松、山杏等共计5000多株。这片山体陡峭,运输困难,我们现在人工运输,计划五天之内全部种完,然后进入管护期。”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达孜区桑阿寺片区负责人塔杰说。
随后,记者来到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达孜区塔杰一号片区看到,今年刚种植的油松、山杏等苗木苍翠挺立,曾经山石裸露的山体变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来自四川甘孜的骡马队正将一棵棵三四十斤重的苗木运送上山,苗木运达山腰后,索朗多吉便和工友们卸下树苗、栽植入坑,虽然这项工作并不轻松,但是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能够为绿色拉萨出一份力,索朗多吉感到很高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开展得非常好,让我们有了一份工作,还不耽误农牧业生产,我们有信心将来这里能够变成一片青山,这份工作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
塔杰一号片区植树造林面积共3930亩,付茂玖负责该片区的监理工作。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岗位,自工程实施后,他严格履行监理职责,抓好质量管控,以钉钉子精神,尽心尽责、抓实抓细植树造林监理工作,为拉萨南北山绿化保驾护航。
记者从今年召开的西藏自治区南北山绿化总结表彰暨2025年度工作推进会议上获悉,自2022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近70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14亿株。该工程造林整体成活率在85%左右,部分区域90%以上。原生灌木生长态势良好,林草植被覆盖度显著提升,拉萨周边和重要交通沿线绿化面积大幅增长,绿量明显增加,森林环城格局初具雏形。该工程现已建设保障性苗圃65个、4万余亩。目前,已储备光核桃、江孜沙棘、藏川杨、榆树、油松、樟子松、山杏、刺槐等各类苗木约9000万株,能够完全满足2025年的造林需求。另外,在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等地加强乡土保障性苗圃建设,基本解决了乡土树种不足问题。不仅如此,我区各级政府不断完善南北山绿化投入机制,将南北山绿化列入年度预算,先后累计投入资金46.97亿元。
此外,该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吸收农牧民720万人次参与工程建设,通过劳务投入及繁育销售苗木等途径,带动民众增收25亿余元。建立“我在西藏有棵树”网络捐资平台,引入社会资金参与该工程,73家企业参与承包造林23万余亩,撬动社会资金约20亿元。
随着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的有序推进,逐步实现从荒山秃岭到绿色屏障的蜕变,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筑起了防风固沙的生态长城。同时,群众的“钱袋子”也跟着鼓了起来,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的同频共振,书写了生态惠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