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西藏故事·名家讲坛”走进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 中国西藏新闻网
  • 2025/01/13

【字体

活动中,常州西藏民族中学500余名师生代表认真聆听演讲。

活动中,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八年级学生四郎曲措分享求学经历和学习心得。

活动中,江苏省丹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行政执法员格桑卓嘎分享工作感悟。

牦牛窗、白玛红……独具特色的藏文化元素建筑,与江南柔美婉约的韵味交织在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校园,一如汉藏两个民族的关系。2024年11月,“新时代西藏故事·名家讲坛”第8场走进这所江苏名校。

论坛中,主讲嘉宾、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张云作了题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的讲座。主讲人以史料为依据、以考古遗址及生活器具为佐证,从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生物学等多个角度讲述了西藏和祖国内地、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张云表示,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张云慷慨激昂的演讲引发了现场阵阵掌声和共鸣。多年来,无数怀揣梦想的藏族孩子,走出雪域高原,获得了更好的教育,并与各族师生结下深厚的情谊,架起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自小在拉萨市曲水县长大的格桑卓嘎,目前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名基层市场监管执法员。她在分享中讲到,14年前,年仅12岁的她怀揣着对未来无限憧憬与梦想,踏上了前往福建西藏班求学的旅程。这不仅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也是一次命运的转折。

“我记得小时候,在回家的路上,总能看到路边悬挂着的宣传标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那时的我,或许只是将这句话当作路旁的一道风景、一抹色彩。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阅历加深,我逐渐领悟到了这十六字背后的深远意义。”格桑卓嘎回忆说。

数十年来,无数像格桑卓嘎一样怀揣梦想的西藏孩子,通过西藏班这个平台,走出了雪域高原,接受了更加优质的教育。格桑卓嘎用自己的故事,告诫认真听讲的同学们,在全国各地,有许多像她这样的西藏籍大学毕业生,正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参与国家城市建设;同样在西藏,许多援藏干部心怀边疆、勇担使命,为高原的发展建设默默奉献着。

格桑卓嘎饱含深情的话语,引得台下师生频频点头。常州西藏民族中学的学生们和格桑卓嘎一样,在他乡收获了一个温暖的家,多了一份爱与难忘的回忆。

一年前,昌都姑娘四郎曲措带着一份红色的录取通知书,辗转来到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欢腾的锣鼓、亲切的老师、热情的学长学姐们以及充满藏文化元素的校园环境,让初次离家、忐忑不安的她一下有了“回家”的熟悉感。入校后不久,“汉藏一家亲”家庭结对活动让她在江苏有了“常爸”和“常妈”。

演讲台上,四郎曲措举止大方。她动情地说:“在1年多的‘常藏’生活中,我慢慢读懂了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答案,其实就浓缩在校园生活中的每一帧——每一天的日升月落、每一堂课、每一场活动、每一次交流。”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老师介绍,从2010年开始,学校首创了汉藏家庭结对活动,就是让每一个西藏孩子在常州也有一个家,能时常感受到亲情的陪伴和家的温暖。

来自常州市的刘志勇,是汉藏家庭结对活动中的“常爸”代表。他说:“我是两个孩子的‘常爸’,感谢学校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能参与其中,深刻感受藏汉一家亲的浓厚情谊。”

本场活动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承办,人民网等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500余名师生代表在现场聆听了讲座,全国310.8万网友通过线上同步收看了讲坛节目。


上一篇:“一家人”奋战在一线! 下一篇:“来一件事,就干一件事!” ——拉孜县芒普乡党委书记李静的半小时通话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