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完成退化草原修复治理任务585.8万亩

  • 中国西藏新闻网_西藏商报
  • 2024/10/22

【字体

西藏,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以其雄伟的雪山、澄澈的湖泊和广袤无垠的草原,成为大自然的瑰宝。圆满完成2024年退化草原修复治理任务这一消息,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更加璀璨的生态亮色。

势在必行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作为全国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省区,草原面积达1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全区面积最大的地类,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6.5%,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西藏第二次草原普查成果,全区天然草地退化面积35333.12万亩,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26.71%,其中重度退化2928.5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2.21%;中度退化10159.36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7.68%;轻度退化22245.26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16.81%。草原退化面积占比较高,草原生态修复工作势在必行,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西藏的必然要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我区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修复治理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为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力争到2025年,草原退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左右,草原生态持续改善,草原质量稳步提升;到2035年,退化草原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0%左右,草原的生态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

科学规划

超额完成退化草原修复治理任务

10月21日,记者从自治区林草局获悉,今年以来,自治区林草局加大对全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草原)和中央财政退化草原修复治理项目的调度力度,制定项目清单,按照责任分工,半月一次定期调度项目进展情况,督促指导各地市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进度;梳理项目清单,对部分国家督办、进度严重滞后、投资较大的项目,开展实地调研督导,加强督办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进度。截至目前,共计完成退化草原修复治理任务585.8万亩,并超额完成全区退化草原修复治理任务。

据悉,在退化草原修复治理过程中,科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深入草原一线,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他们根据西藏草原的特点和退化程度,制定了针对性的修复治理方案。采用了先进的草地改良技术,如免耕补播、施肥、灌溉等,提高了草地的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草原生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广大牧民群众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参与到退化草原修复治理中来。他们实行科学放牧,为草原休养生息创造了条件,还有许多牧民积极参与草原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种草、施肥等方式,为草原的恢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加快西藏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抉择,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的核心领域,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内容。

保护草原

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之路

日喀则市作为重要的农牧业城市,海拔高,植物生产能力弱,草原载畜能力偏低,加之草原自然恢复能力低下,导致草原出现退化,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根据《西藏自治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要求,2023年日喀则市启动雅江中上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内容为休牧围栏6.7万米,草原改良36.11万亩,人工种草34.5万亩,总投资为15491万元,涉及拉孜、桑珠孜、康马、江孜、萨迦、南木林等15个县区。目前,已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面积73.96万亩,累计完成投资15467.92万元,整体形象进度达100%,实际资金支出12116.449万元。其中桑珠孜区建设内容为休牧围栏0.7万米,草原改良30万亩,人工种草2万亩,总投资为983万元,整体形象进度达100%。

日喀则市草原站工作人员达拉表示,通过建设人工草地、改良草原以及禁牧等措施,草原牧草高度、密度、覆盖度等都不同程度地提升,随着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草群种类也逐渐增多,改善了草原生态,促进了牧草恢复性生长,进而提高草产量,还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量,增强抗御洪灾和涵养水源的能力,在绿化荒滩、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结构、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草原生态修复还可以带动当地畜牧业发展,有效增加当地贫困农牧民经济收入,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已累计为当地农牧民提供用工需求95646个工日,每个工日费用250元,为当地农牧民增收2391.15万元。


上一篇:建设国家公园体系守护万物和谐共生 下一篇:我区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示范项目取得新成效 示范区饲草亩均增产鲜草近3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