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雪域高原的重庆“崖柏人”

  • 中国绿色时报
  • 2024/06/28

【字体

9天8夜,一群人,几辆车,1000株崖柏幼苗!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崖柏人”从重庆市开州区出发,不惧山高路远,行程近4000公里,逐步攀爬到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用勇气和毅力圆满完成了“崖柏进藏”的特殊使命。

挺进昌都,三天疾驰千余公里

5月31日清晨,由三辆车组成的车队离开重庆市开州区,载着素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崖柏幼苗,向雪域高原进发。

此次行动的负责人、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泉在前方带路,随时用对讲机为后车提供路况信息,团队成员黄吉兰、张光箭、缪先梓紧随其后。

崖柏幼苗为何要远赴高原?

近年来,在重庆市林业局的支持下,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繁育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累计人工繁育174万株,野外回归52万株,并在云南、陕西、山东、甘肃等多地成功进行了迁地保护或适应性栽培。

渝藏两地在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探索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崖柏(重庆)、巨柏(西藏)异地适应性栽培、迁地保护试验”。此次雪宝山保护区选送1000株两年生、三年生崖柏幼苗,前往西藏昌都地区进行适应性栽培,便是积极落实合作框架协议工作要点的重要行动。

除杨泉外,团队其他人此前都没有到过西藏。出发前3天,杨泉便与团队制定了周密的出行计划,反复优化路线,备好预防高反、感冒等药物,安排专人沿途为崖柏幼苗浇水和测量温湿度。

6月1日,团队计划沿317国道由马尔康至西藏江达县,路程622公里。317国道沿河而行,梭磨河、脚木足河、鲜水河等时宽时窄、时清时浊。随着海拔渐次升高,到达海拔4000多米的洛戈梁子时,负责此行后勤保障的黄吉兰咬牙硬挺对抗胸闷头晕等高反症状。

6月2日,车队沿着金沙江支流字曲一路前行,在翻越海拔4481米的宋拉夷山垭口后,昌都市区倏然出现在眼前。为了节约运费,一行人顾不上休整,立即前往昌都市林草局,将崖柏幼苗先转至阴凉处,以便在当地另行找车第二天装运。

兵分两路,左贡八宿双线作战

6月3日清晨,杨泉带着团队往两辆皮卡上搬运崖柏幼苗。

按计划,他们将留下100株崖柏幼苗交给昌都市林草局,在澜沧江昌都城区段两岸进行适应性栽培,杨泉团队提供后续技术指导。车队行至邦达镇即分成两组,一组由杨泉和张光箭携400株幼苗前往八宿县,另一组由黄吉兰和缪先梓携500株幼苗前往左贡县,其中200株将最后送往芒康县。

从昌都到左贡有268公里,黄吉兰一行顺玉曲南下,经玉曲河谷于当天下午4点左右顺利抵达左贡县城。

从昌都到八宿,行程只有258公里,但沿途山高路险难以提速。特别是翻过海拔4618米的业拉山垭口,往下进入有名的“怒江72拐”,道路千回百转,往来车辆谨慎小心,车速缓慢。

在河谷地带,怒江两岸高耸的山川没有一丝绿意和生气,只有干枯的砂石,让人担心一下大雨整个山峰仿佛都会融解。

“这正是我们此行要为崖柏寻找的适应性栽培环境,即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杨泉介绍,崖柏进藏,在于看它是否能在这样干燥恶劣的环境下存活和繁衍,以确定在当地的推广价值。

下午5点多,八宿县林草局局长谭发云终于等到了杨泉一行。当他看到千里迢迢送来的崖柏幼苗,非常激动,对杨泉提出一半栽苗圃驯化一年、另一半直接栽到野外的方案特别赞成,并当即确定栽培地点和执行方案。

6月4日,在八宿县林草局的支持下,张光箭忍着高反不适,现场对工人们进行了培训,然后有条不紊地指导大家挖坑、填土、压实、补水、测量、挂牌标记……下午3点左右,圆满完成栽种任务。同时,杨泉与左贡县林草局局长仁青多吉反复沟通,决定先将300株崖柏幼苗栽在中林卡乡的苗圃,驯化一年后再移栽到野外。

中林卡乡处于怒江流域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距县城95公里,中途要翻越海拔4880米的玛拉山。一行人经过山顶时,气温低至2℃;而此时的山下苗圃,气温又陡升至28℃以上,所幸苗圃的驯化栽培很顺利。

合击芒康,山险路堵使命必达

6月5日早8点,杨泉带着两组人马及200株崖柏幼苗,马不停蹄地向芒康县进发。

车队沿318国道前行,一小时左右便抵达了此次崖柏进藏之旅的最高海拔点——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垭口。东达山上的积雪融水汇成澜沧江右岸一级支流登曲。至此,队伍离开了八宿县和左贡县所在的怒江流域,再次进入澜沧江流域。

由于318国道是进藏主线,山高路险,又加上车多路况不佳,修路堵车频发,堵车两三个小时很常见。长时间堵在路上,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队员们的不适感越发强烈。

杨泉暗自着急。他与芒康县林草局负责人约定下午2点会面,却不知道多久才能赶到。按行程安排和苗木现状,崖柏幼苗当天下午必须栽种方为上策。无奈之下,杨泉与芒康县方面紧急沟通,安排人先在准备驯化的苗圃挖好树坑,确保崖柏幼苗当天栽种。杨泉悬着的心稍有所安。

下午5点多,杨泉一行终于赶到芒康县林业产业扶贫苗圃基地。见到等候多时的当地工作人员,队员们顾不上休息,立马投入到崖柏幼苗的栽种工作中。由于备栽的坑挖得较深,团队成员赶紧将苗木提高重新回填、压实、注水、测量、挂牌等,200株崖柏幼苗顺利栽种。

“此次1000株崖柏幼苗全部扎根昌都四县,植根三江流域。我们今年预定完成20个点的适应性栽培目标,至此已完成7个。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崖柏在全国其他区域的适应性栽培,努力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作出新的探索与贡献。”杨泉说。

迎着晚霞,杨泉一行又开启了长达三天的归程。这一程风雨无阻、凯歌高进,这一程山水含笑、草木留情。(侯建华


上一篇:510.2米!纳木错科考创我国湖泊钻探最深纪录 下一篇:西藏拉萨:只此青绿画“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