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变绿洲 高原添绿色

  • 荒漠化防治处
  • 2023/06/15

【字体

---西藏自治区沙化土地治理成效显著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受地形地貌、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西藏防沙治沙工作对全国防沙治沙、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大影响,对筑牢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具有重大意义。

一、土地沙化总体情况

据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西藏自治区沙化土地面积2096.12万公顷,较前期减少62.25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7.4%居全国第三位,具有类型全、海拔高、气温低、高寒干旱、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因特殊的自然环境,沙化土地广布,生态系统不稳定,极易逆转,沙化趋势还未得到全面遏制,现有沙化土地中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仍有226.68万公顷,防沙治沙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防沙治沙工作情况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西藏土地沙化整体好转的趋势继续得到保持,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尤其是“一江两河”、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朋曲河流域等社会关注度高的区域沙化治理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通过治沙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工程固沙、砾石压沙、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西藏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21万亩、投资12.01亿元。建立了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成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5处、封禁面积达到72万亩。“十四五”以来,通过工程固沙、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人工种草、草原改良等各类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落实投资9.7亿元,共完成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48万亩。同时,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以及因保护生态的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新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处、封禁保护面积12万亩。一是科学编制防沙治沙规划,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指导。编制了《西藏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林业草原发展规划》《西藏自治区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022年工作方案》。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西藏防沙治沙工程纳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并从2022年开始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印发《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拉孜县砂生槐生态产业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荒漠化沙化综合治理工作。二是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以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重点,发挥投资集中优势,带动全区沙化土地治理。同时,实施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自治区财政专项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项目,通过实施营造林、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固沙等各类防沙治沙项目,全区重点地区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治理,沙化面积持续减少、沙化程度持续减轻。重点工程区林草植被明显增多,气候土壤条件得以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沙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沙尘天气持续减少,生态功能得以发挥,碳汇功能得到提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筑牢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进一步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大力推广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促进科学防治治沙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林沙发〔2022〕79号),扩大西藏自治区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范围,在原有山南市扎囊县示范区成功建设基础上逐步拓宽山南市雅江河谷山体沙化防沙治沙技术试验示范区域,总结形成“截沙源、降风速、固流沙、增植被”的河谷防沙治沙技术体系,采取“水利配套先行、工程措施紧跟、多措并举集成、实现生物固定”的防沙治沙模式,推广示范了草方格、树枝、砾石、尼龙网沙障等机械固沙措施,成功引进试验了一批适生沙生植物,扩繁了一批乡土治沙树种,为加快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四是加大防沙治沙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结合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林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决策部署、树立防沙治沙先进典型、推广全区防沙治沙工作成效等开展广泛宣传。在“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期间,将宣传活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宣传活动相结合,向全区入网用户发送公益宣传短信带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三、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成效

防沙治沙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统筹兼顾推进防沙治沙工作,通过实施各类工程项目,促进了沙化土地的生态修复,遏制了重点地区沙化扩展趋势,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西藏建设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一是奠定了全区筑牢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良好生态基础。通过实施营造林、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固沙等各类防沙治沙项目,全区重点地区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治理,沙化面积持续减少、沙化程度持续减轻。重点工程区林草植被明显增多,气候土壤条件得以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沙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沙尘天气持续减少,生态功能得以发挥,碳汇功能得到提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筑牢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进一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增强了全社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决心和信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来抓,着力构筑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广大干部群众更深切地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支持、参与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积极性越来越高。近年来自治区“两会”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关注林草生态保护与建设趋势明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西藏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形成。

三是有效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落实各项生态保护补偿政策、项目倾斜、就地转为生态管护员等措施,促进了农牧区部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完善林业草原优惠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发挥沙区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林草产业,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上一篇: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家主场纪念活动举行 下一篇: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与新华林场共建防沙治沙示范林场